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嚤囉园路一侧是回敎坟场、警局指挥部辅助部门,一侧是学校围墙,平时人车稀少,环境宁静,可是赛车期间,却是跑道路段,赛车奔驰角逐,声响隆隆。附近一带,往昔自龙环村寮屋被拆后,曾作牧马场,其后辟作花园茶座,让游人消夏;发展至今,新楼矗立,道路纵横,面貌全改。回教坟场在马交石山右方,二百多年[约1800年代]前已辟建。当时已有一些阿拉伯人、印度人及巴基斯坦人来澳经商或工作,他们多是回敎徒;而且本澳亦有一些华人受了影响,信奉回教。因此,该地原先建有一座小清真寺,供教友膜拜,也是传道之所。其后,以敎徒身故后需要,便在寺后辟设坟场。往时,人们对本澳印、巴籍警员呼为“嚤囉差”,于是也将回敎坟场称为“嚤囉园”(“嚤囉”一词,原自葡文对回教徒的称呼,本地广东人拿来主义式借用了,泛指印、巴籍人,其实是错摸)“嚤囉园路"街名可能由此而来。回敎坟场只是俗称,正名是“澳门伊斯兰清真寺及坟场”。毗邻是警局指挥部辅助部门,其职责是为警局各部门提供后勤支援、保养和维修工作,分设木工、电工、铁工、油漆、泥水、皮革、缝纫、洗衣、修车、维修枪械等部门,其中主要工作是维修保养车辆。早在卅多年前[1960-1970年代],还兼顾辅导问题青少年工作一个时期。警局指挥部辅助部门背靠大水塘,年前因兴建水塘天桥,将横跨嚤囉园路,正好从警局指挥部辅助部门的门前而过,大门口的一大片土地被征用。天桥建成后,嚤囉园旧貌改观。
“嚤囉园”周边的环境变化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