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阿正《昔日風情-漫畫澳門街》,趣味盎然,看到其中一幀“九子連環”攤檔畫圖,描繪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流行的鐵線製的迷宮遊戲,引起我的回憶。 

往昔常在街頭見到“九子連環”地攤,檔主坐在攤檔旁邊矮櫈上,拿着小鉗鐵線,埋首製作“連環扣”玩品。這是一種民間傳統玩意,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在廣東流行,原來形式只有“九子連環”、“五子連環”等數種鐵線環,由一條長鐵線扣上,測試玩者的智力,將“環”和“扣”解拆開來,因此後來有人稱之為“智慧環”。  

隨着時代發展,適應顧客需求,這種玩品不斷創新,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形式已有千種之多,除圓形、三角形、五指山、“柴落”等外,還有龍、鳯、蜈蚣、“壽”字等,形象美觀生動,線條結構複雜,環扣解拆難度更高。記得廿多年前,有一位檔主將平面設計的單車環,改製立體三輪車環,輪子會轉動,形態迫真,而車工像則設計成“扣”,環扣能穿能拆,心思巧妙,這些玩品可供遊戲,也可作工藝小擺設。 

從事這行業的人不多,長期以來常見只有一、二人,依頼製作智慧環為生艱難,後繼乏人;年前見到一攤檔,檔主是個中年漢,似屬新移民。上世紀六十代年間,一位檔主曾在雀仔園居處,設帳授徒,每人每月學費只收十數元,前後招收學員共逾百人,但是學員都因學製連環扣時,磨損手掌,捱不了苦,不足一月,都陸續退學。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