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經氹仔益隆炮竹廠舊址,門牆依舊,而大門緊閉,已結業多時。回想三四十年前,每聞當地炮竹廠發生意外爆炸事故,都猜想可能會有工人死傷,情況嚴重,令人驚心,我們當記者的在澳立即趕搭渡海輪(那時澳氹大橋尚未興建)前往現場採訪。 

炮竹業是往昔澳門三大傳統工業(包括火柴、神香)之一,如今台山區名也是與炮竹業有關的。七十多年前,台山因地處偏僻,闢為危險品製作區,其中一家台山炮竹廠規模最大,有逾千工人,一九二五年不幸發生爆炸慘劇,死傷數百人。自後,炮竹廠被勒令遷往氹仔經營。 

在氹仔最早開設的炮竹廠是廣興泰,其後謙源、光遠、廣興隆、益隆及謙信等相繼建立,產品多遠銷美洲及東南亞各地。全盛時期,各廠工人多逾五百人,以女工為多。當年氹仔炮竹工人佔全島人口八成。不過,炮竹廠工資偏低,論件計,工人收入微薄,生活艱苦。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炮竹業仍是澳門最大的工業行業,由於澳門對其主要原料硝徵收低税及勞工費用低廉所致。炮竹工業全屬手工,除在工廠操作外,還可將部份工序的材料發給廠外的人在家工作,定期交貨,成為澳門家庭工業之一。記得那時常見婦孺在家門前搓炮、鑿炮、擯炮等,掙取低微工資,幫補家用。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工業轉型,炮竹業衰落,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只剩下謙信、寶昇(兩廠同屬一公司)、光遠,主要生產煙花,外銷美國和瑞士。 

事過境遷,炮竹業早已成過去,然而,長爭著的廿多年前出版的長篇小説《萬木春》,卻是反映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氹仔炮竹工人的生活實況,從中得以認識。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