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更新日期:2019/01/29
1839年9月3日(清道光十九年七月廿六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偕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统领将备管带弁兵巡阅澳门。当日,林则徐一行于早晨由前山整队出发,入关闸,巡视澳门查禁鸦片。澳葡理事官率领4名军官、100名士兵,在古关闸恭迎。林则徐一行,驻莲峰庙正殿,接见澳葡理事官,向理事官申明禁令,谕以安分守法,不许囤贮鸦片,不许徇庇奸夷。接见后,林则徐赏给澳葡官员色绫、折扇、茶叶、冰糖等中华特产,赏给士兵牛、羊、酒、面及银元400元。接着,林则徐在莲峰庙向天后、关帝神殿进香后,一行从三巴门进入澳门城区, 经大三巴牌坊、关前街、医院街、水坑尾、南湾、红窗门,至妈阁庙向天后进香,巡视了澳门主要街道。沿途督率随员抽查洋楼、民房,见租赁给不法英商的房屋已经关闭,各座洋楼没有烟土贮藏。巡视途中,居澳华民搭盖牌楼,扶老携幼,夹道欢呼。三巴、南湾、妈阁等澳葡炮台鸣炮十九响,以最高礼遇隆重欢迎。 当天中午,在澳葡官员护送下,林则徐一行离开澳门,返回前山、石岐。林则徐巡澳前已派员往澳门查户口、销鸦片,从澳门搜集外文资料编印成《澳门新闻纸》,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译报和类似的参考消息。林则徐巡澳虽只3个时辰(6小时),但影响甚大,再次显示中国政府对澳门享有主权。1989年为纪念林则徐巡阅澳门150周年, 当年12月初在澳门举行庆祝大会和“林则徐与澳门”学术研讨会,莲峰庙值理会在庙前竖立林则徐纪念雕像,并于1997年在雕像旁建成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巡阅澳门
1849年( 清道光二十九年)3月5日,澳督亚马留宣布澳门已成为自由港,勒令中国在澳门的海关停止办公,遭到海关官员的驳斥后,便派兵封锁中国在澳门的海关大门。3月13日,又率领数十名士兵钉闭澳门的中国海关,推倒关前悬挂中国旗帜的旗杆,驱逐海关官吏、丁役。两广总督徐广缙当时正为广州入城问题与英国人相持不下,又风闻亚马留钉闭中国海关后即赴香港向英国借军的消息,遂与粤海关监督基溥等会商,决定实行“以商制夷”的对策,即将澳门关口移往黄埔,在那里另立码头,并命令在澳门的各大行店和零星小铺全部迁去。澳门各商行接到两广总督的命令,纷纷携带家眷、伙计迁往黄埔。亚马留虽然发公告要挟阻止,但未能制止殷实中国商人的离去,致使澳门街道荒凉、港口空索,出现一片萧条景象。
亚马留封闭中国海关事件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政府和澳葡当局加紧对澳门地区的殖民扩张。亚马留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4月21日抵澳门任总督,更加肆意践踏中国政府在澳门的主权,拒交商税和地租,关闭中国在澳门的官署和驱赶中国在澳门的官员,强行拆屋挖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香山望厦龙田村民沈志亮等人因先人骨殖被毁,于1849年8月22日与郭金堂、李宝、张根、郭洪、周玉和陈发等人经过周密的计划,趁亚马留于傍晚到望厦龙田村骑马打鸟取乐之机,埋伏在距离关闸300米处,对其实施突袭,致其当场毙命。亚马留的随行副官也被砍伤,仓惶逃回澳门。沈志亮等人的英雄行动震撼了葡萄牙当局,他们立即对望厦等地居民采取报复,同时照会广东政府严惩凶手。英、美、西等国领事馆发表声明支持澳葡当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屈膝妥协,将沈志亮杀害于前山,郭金堂发配充军,并把亚马留的残肢交还葡方。香山和澳门人民厚葬沈志亮于前山寨城西门山坡(今前山镇西门大街,山坡已毁),立碑“义士沈志亮之墓”,以志钦敬追怀。
亚马留被杀事件
1849年( 清道光二十九年)6月7日,来澳门度假的香港中学敎师、新敎徒萨默(James Summer)在观看基督圣体节盛大的宗教游行时拒绝脱帽致敬,亚马留将其逮捕。第二天英国海军高级军官亨利•凯培尔(Henry Keppe l)及斯坦夫利(Staveley)等求见亚马留,要求释放萨默,亚马留拒绝。凯帕尔决定趁亚马留离澳时,发动突然袭击。他命令“摩安特”号军舰的海军陆战队分乘几艘小艇在南湾登陆。分兵两路,一路进攻市政厅的警卫室,解除卫兵的武装;另一路直扑监狱,抢救萨默。整个劫狱行动,打死打伤葡兵共3人。这次事件一度导致英、葡关系紧张,后经葡萄牙方面一再抗议,英国政府同意向葡萄牙道歉,抚恤死者家属,并对凯帕尔进行申斥。
萨默劫狱事件
19世纪中叶澳葡当局武力镇压澳门居民的事件。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4月,亚马留出任澳门总督后,大力推行将澳门变为“ 绝对自治的殖民地”计划,首先是解决在澳门的中国居民的管辖权问题。他将各中国店铺编立字号,向它们勒收房税、地税,向中国工人勒收人头税,并准备征收所得税。凡拒绝交纳者,则处以刑罚,特别是他对停泊内港的中国民船强征1元的税款,激起了中国船民的武装抗争。1846年10月8日早晨,一些中国帆船因未纳税而被澳葡当局扣留。于是,有40艘帆船上的1500多名中国船民去攻击澳葡市政厅,亚马留下令卫戍部队出动镇压,双方相持激战了一段时间,中国船民败退。船民们退上船后,葡兵继续向他们开枪射击,大炮台和葡方兵船也开炮射击,致使20艘帆船起火、沉没,大批船民惨遭杀害。中国商民闻讯后,相继罢市,停止供应葡人食物。亚马留宣称,各店铺如在24小时内不恢复营业,将命令大炮台用炮火夷平整个市场区。事后,虽有中国官员入澳调查这一惨案,但最终却因清政府对澳葡当局节节让步而不了了之。
“十·八”惨案
1574年(明万历二年),明朝政府在澳门半岛与内地相连的沙堤——莲花茎的中段(今关闸马路中段),设置关闸一事,史称“茎半设闸”。此座中式城楼形式的关闸,位于澳门与内地之间的险要处,扼内地通往澳门的陆上咽喉。开始时每5日开启一次,设官兵把守,成为限制民夷出入之要隘。后逐渐成了一个重要关卡,至清代则由几日开启一次变成日日开启的“官关”。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改为“关闸汛营”,由前山派兵驻守。至道光年间(1821~1850)林则徐任钦差大臣时,关闸更由重兵镇守。后来,关闸变成了边界,不仅限制洋人出入境,更禁止居澳葡萄牙人擅自越过关闸到前山打鸟。1849年的关闸事件中,关闸城楼首次被葡兵占领,延至1870年(清同治九年),澳葡当局竟将关闸城楼拆毁,夷为平地。莲花茎古关闸存世近300年,只余关闸城楼刻着“关闸门”3个字的匾额,迄今仍镶嵌在民政总署大楼入口大堂的墙上作为古关闸的唯一证物,也成为殖民扩张的历史见证。
莲花茎建关闸
1850年(道光三十年),葡萄牙力图仿效英国侵略者,以武力来迫使清政府承认澳门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特任海军上校官也,即库尼亚(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为澳门总督,派遣巡洋舰“玛丽亚二世”(D.MariaⅡ)号及2艘海防舰前往澳门,加强军事力量。10月29日,为了庆祝葡萄牙女王的诞辰,装饰华丽的“玛丽亚二世”号巡洋舰鸣放礼炮,意外发生爆炸,舰船炸毁沉没,炸死船长及船员191人,还炸死约40名在船上观礼的中国人。这一突发事件,使澳葡当局的殖民扩张计划和野心遭到打击。
“玛丽亚二世”号巡洋舰爆炸事件
辛亥革命期间一次较有影响的起义行动。澳门同盟会成立后,就全力以赴准备策动香山起义,新任主盟人林君复与莫纪彭、何振、郑仲超等负责策动驻在前山的新军,郑彼岸等负责策动驻在香山县城的防营、团练。驻守前山的新军约有2000余人,他们参加过1910年的广州起义,军官中很多人有革命思想,其中营长任鹤年尤为激进。澳门同盟会员利用同学关系与任鹤年等人联络,很快控制了这支军队。香山县城驻有副将马德新率领的防营,郑雨初、黄龙彰率领的团练,王作标率领的县署亲兵。经澳门同盟会员的活动,郑雨初、黄龙彰、王作标先后入会,从而使同盟会又控制了团练和县署亲兵。他们还派人联络各乡村志士和绿林,约好一起起事。起义的筹饷工作由同盟会澳门支部机关负责人林警魂担任, 他从港澳商人、海外侨胞中募集了部份活动费用,其中澳门富家子弟、同盟会会员提供了相当的经费。经过周密准备,1911年11月2日,香山起义在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爆发。11月5日,前山的新军与县城的团勇亲兵同时起义,并于当天光复香山县城。随后,以前山新军为主体的香山起义军改编为“香军”,进驻广州西关。不久,香军编入广东北伐军,进抵江苏前线。同时,不少澳门女同盟会员, 如许剑魂、陈秉卿、梁国体、严淑姬、梁荃芳、梁雪君等,也参加广东女子北伐附队,经南京一直进抵徐州前线。
香山起义
20世纪初发生在广东境内的一起中国地方政府扣压日轮事件。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2月,日轮“二辰丸”为澳门广和店华商谭璧理偷运枪支弹药,被广东当局获悉,遂派出军舰多艘在澳门附近巡逻。2月5日上午,“二辰丸”驶近澳门,在路环岛附近海面被中国官兵截获。由于罪证确凿,日轮船主已承认违法罪行,服从惩处。但是,日本政府和澳葡当局却声称,“二辰丸”所航行的水面是葡萄牙的领水,且是经过该口岸葡官允许的, 因此要求清政府放船、道歉、惩官、赔偿等。英人赫德也站出来干预此案。由于日本政府态度凶横,且以武力要挟,清政府被迫屈服,全部接受日方的条件。这一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都无比愤慨,发起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抵制日货运动,并强烈要求中国政府与葡萄牙划定澳门界址。
“二辰丸”案
1866年(清同治五年)3月,苦力船“ 拿破仑• 卡尼伐罗”号从澳门出洋,船上的华工因不堪虐待,奋起夺船,遭到武装镇压,大批华工被枪杀。船方又纵火烧船,到烈火无法扑灭时,该船船长、船员坚持不打开囚禁华工的铁栅,自己急忙弃船逃走,而船上数百名华工则全部被活活烧死。
“拿破仑·卡尼伐罗”号惨案
特大台风灾害,1874 年(清同治十三年)9月22日夜,一次罕见的特大台风横扫了澳门地区。港湾内大小船只纷纷沉没,岸上的房屋成片倒塌,花王堂受电击起火,火光冲天,烧毁大量的房屋。据事后统计,在这场重大劫难中,澳门约有5000人死亡,2000艘渔船、货船沉没,还有包括花王堂在内的大批建筑被摧毁,损失共达200万元。因这一年是甲戌年,史称“ 甲戌风灾”。后来,澳葡当局为纪念这一重大自然灾难的死难者,定9月22日为“天灾节”。
甲戌风灾
为确定澳门界址举行的重要谈判。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订明,澳门界址未划定,要俟两国派员妥为会订,再行特立专约。1888年底,中葡政府曾举行划界谈判,未有结果。1909年(清宣统元年),中葡于香港再次会谈,中方代表为中法云南交涉使高而谦,葡方代表为葡属东非殖民地总督马沙度。葡方提出将北山岭、内港、对面山、氹仔、路环及大小横琴岛,总共326平方公里面积归属澳门的无理要求,引起广东和中国内地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香山、广州等地以及世界各国侨社均成立勘界维持会,怒斥澳葡侵略行径。高而谦故意拖延,会谈僵持数月。马沙度提出将澳门问题提交海牙国际法庭裁处,遭清政府拒绝。香港会谈于同年11月13日结束,后到北京会谈,均无结果。辛亥革命后葡萄牙政府多次照会中国政府要求重开划界谈判,因葡方仍持原有立场,故未重开,澳门界址也一直未被划定,悬而未决。
中葡勘界谈判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五大口岸的对外开放,东南沿海的贸易日益活跃,而沿海各省的中国水师在鸦片战争中损失殆尽,失去打击海盗的能力。海盗活动十分猖獗, 对中外商船造成严重威胁。这种形势给澳门的葡萄牙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职业——护航,他们在澳门大量建造护航快艇,开始为中外商船护航。澳门葡人建造的双桅快艇,船体坚固、船速很快、载重量大多为50至100吨,最大为150吨,每条船上一般配备5名葡萄牙人,10名广东水手,安装西式火炮4至6门, 最多达20门。海盗非常畏惧这种西式船炮,所以葡萄牙人的护航很受中外商民的欢迎。有时中国官员还雇请他们剿灭海盗。短短几年中,澳门护航业发展很快。1851年(清咸丰元年),澳门护航艇为60艘,到1855年达到了200艘。后来他们采取向出海船一概发保护证、收护航费的办法,向中国船只勒收巨额保护费。有巨利可获的护航事业,在一段时期内成了澳葡的重要行业。
护航业的兴起
1911年(清宣统三年)澳葡当局大规模强行疏浚河道工程引发的事件。澳葡当局疏浚河道工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就已开始,凡是已经疏浚过的海面,均设置浮标,表示该水段为其占领。由于当地群众的激烈反对,其疏浚河道工程才被迫中断。1911年3月,澳葡当局又派出军舰两艘,快艇10艘,载100多名工人,进入中国水域前山内河,掘毁田基,测量地段,树立标木,进行疏浚,并与英国商人订立委托,疏浚氹仔以北海面,这样大规模的疏浚工程引起了广东群众的强烈不满。两广总督张鸣岐于7月派人与澳葡当局交涉,要求停止疏浚;并加强前山防务,动员澳门商民迁移其他地方开业,抵制澳门商务。澳葡当局十分担心,忙从葡国增调军舰,从非洲属地调来军队,加强实力,还不断恳请列强支援。8月30日,各国驻广州领事联合访问张鸣岐,要求“调停”。张鸣岐态度十分坚决。8月底,澳葡当局被迫停止疏浚工程。
疏浚河道事件
明朝官兵在广东新会沿海系退葡军的一次战役。1522年(明嘉靖元年),葡萄牙人别都卢率海舰5艘、部属1000余人入侵广东新会西草湾,明备倭指柯荣、百户王应恩等率军反击,擒其首领别都卢、疏世利等42人,斩首35人,缴获葡船2艘, 均按海贼罪处死。西草湾之役明军获全胜,葡人从此逐渐放弃武力攻华之野心。
西草湾之役
1849年( 清道光二十九年)3月5日,澳督亚马留宣布澳门已成为自由港,勒令中国在澳门的海关停止办公,遭到海关官员的驳斥后,便派兵封锁中国在澳门的海关大门。3月13日,又率领数十名士兵钉闭澳门的中国海关,推倒关前悬挂中国旗帜的旗杆,驱逐海关官吏、丁役。两广总督徐广缙当时正为广州入城问题与英国人相持不下,又风闻亚马留钉闭中国海关后即赴香港向英国借军的消息,遂与粤海关监督基溥等会商,决定实行“以商制夷”的对策,即将澳门关口移往黄埔,在那里另立码头,并命令在澳门的各大行店和零星小铺全部迁去。澳门各商行接到两广总督的命令,纷纷携带家眷、伙计迁往黄埔。亚马留虽然发公告要挟阻止,但未能制止殷实中国商人的离去,致使澳门街道荒凉、港口空索,出现一片萧条景象。
亚马留封闭中国海关事件
1664年(清康熙三年),杨光先等诬陷天主教传敎士汤若望“谋叛”,清政府一度判处汤若望等人死刑。礼部、兵部还提议将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驱逐回国。清政府没有采纳,但命令葡人一体迁往内地。土著葡萄牙人准备迁移,来自欧洲的葡人则坚决反对,拒绝服从这一命令。广东官府便派出舰队,包围澳门,准备武力解决。葡萄牙人只得花费2万金币,买通广东大吏,请他们代向清政府求情。刚刚亲政的康熙皇帝准备起用西方传教士修订历书,又考虑到葡人居澳门已逾百年的实情,遂于1668年发布旨令,赦免汤若望死罪,允许葡人继续留居澳门。
汤若望被诬案
英国人司各脱因杀人被清朝地方政府处决一案。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12月14日,在商船上当舵工的英国人司各脱(Francis Scott),与由他雇请来澳门工作的华人刘亚米斗殴,刘亚米被司各脱用刀砍伤致死。澳葡当局逮捕、审讯司各脱后,由于他拒不认罪,即认为他无罪,并拒绝把司各脱依法送往香山县丞衙署受审。广东当局遂关闭关闸,停止对澳门的粮食供应,澳葡当局被迫交出罪犯。中国官员对司各脱进行审讯,司各脱起初继续抵赖,后因有人出庭作证,才供认不讳。经广东大吏覆核,司各脱罪行确凿。1773年2月23日,广州知府到澳门与澳葡当局一起处死了司各脱,结束了这一场冲突。居澳的各国人士包括葡人,都进一步认清了当时葡萄牙在澳门的地位,澳门的真正长官,是驻扎澳门的香山县丞。
司各脱被处决案
19世纪初,海盗红旗帮在张保仔的纠合下,队伍不断扩大,已拥有600多艘帆船,8万余人。广东官兵屡次出战,常被打得大败。两广总督百龄与澳葡当局都有合作消灭海盗的意愿。1809年(清嘉庆十四年)11月23 日,百龄派3名官员前往澳门,与澳葡地方长官亚利鸦架(Miguel Arriaga)会商。双方订立临时协议,决定由澳葡当局派出6艘100吨以上的武装船,在澳门至虎门一带配合中国水师围剿海盗,为期6个月;中国政府提供8万两银子作为装备澳葡舰队的经费。协议订立后,澳葡当局很快即组建一支由6艘武装船组成的澳门舰队。舰队司令阿尔科弗雷多上校乘坐的旗舰排水量达400吨,载有26门火炮,160名船员。其余5艘武装船共有150多门火炮,近600名船员。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公司还免费为该舰队提供了大量武器和弹药。这支澳葡舰队遂成为一支战斗力相当强的海上力量。
组建澳葡舰队
1839年9月3日(清道光十九年七月廿六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偕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统领将备管带弁兵巡阅澳门。当日,林则徐一行于早晨由前山整队出发,入关闸,巡视澳门查禁鸦片。澳葡理事官率领4名军官、100名士兵,在古关闸恭迎。林则徐一行,驻莲峰庙正殿,接见澳葡理事官,向理事官申明禁令,谕以安分守法,不许囤贮鸦片,不许徇庇奸夷。接见后,林则徐赏给澳葡官员色绫、折扇、茶叶、冰糖等中华特产,赏给士兵牛、羊、酒、面及银元400元。接着,林则徐在莲峰庙向天后、关帝神殿进香后,一行从三巴门进入澳门城区, 经大三巴牌坊、关前街、医院街、水坑尾、南湾、红窗门,至妈阁庙向天后进香,巡视了澳门主要街道。沿途督率随员抽查洋楼、民房,见租赁给不法英商的房屋已经关闭,各座洋楼没有烟土贮藏。巡视途中,居澳华民搭盖牌楼,扶老携幼,夹道欢呼。三巴、南湾、妈阁等澳葡炮台鸣炮十九响,以最高礼遇隆重欢迎。 当天中午,在澳葡官员护送下,林则徐一行离开澳门,返回前山、石岐。林则徐巡澳前已派员往澳门查户口、销鸦片,从澳门搜集外文资料编印成《澳门新闻纸》,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译报和类似的参考消息。林则徐巡澳虽只3个时辰(6小时),但影响甚大,再次显示中国政府对澳门享有主权。1989年为纪念林则徐巡阅澳门150周年, 当年12月初在澳门举行庆祝大会和“林则徐与澳门”学术研讨会,莲峰庙值理会在庙前竖立林则徐纪念雕像,并于1997年在雕像旁建成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巡阅澳门
1724年(清雍正二年),清朝政府大规模驱逐西洋传敎士,澳葡政府担心清廷会进而收回澳门,就上书请求葡萄牙国王若奥五世遗使来华。1727年,葡国使臣麦德乐(Alexandre Metelo de Sousa e Menezes)经澳门抵达北京,朝觐雍正皇帝,行三跪九叩礼,呈献大量礼物,并恳请清政府保护在澳门和中国内地的葡人。雍正允准了这一请求,同意葡人继续居留澳门,并在麦德乐返澳时,给予了特别的优待。这次出使费用浩大,在澳葡萄牙人共拿出了3万両银子,其中澳葡当局承担了2.5万両。
麦德乐朝觐雍正
继西、葡、荷之后,英国成为最强盛的殖民国家。虽然葡、英间早于1661年订有《梅吐英条约》,但这并未能避免这两个盟国在欧洲以外的竞争、冲突。英国以履行条约之名,借口帮助葡人守卫澳门,行图占之实。自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后,对葡萄牙人租占下的澳门觊觎不断。据统计,从1623年至1840年间曾发生10余起英人图占澳门事件。其中以1808年事件最为严重。1807年“半岛战争”中,法军破里斯本,葡萄牙本土沦陷,王室出逃巴西避难。1808年8月,英印总督援引两国间的攻守盟约,要求澳督同意英军进驻澳门,以防法军的可能进攻。此议遭澳门当时总督花利亚(Bernardo Aleixo de Lemos e Faria)拒绝后,英军强行登陆并占据砲台多座。澳门当局立即通过理事多有支持襄助。抗日战争期间,在澳门创办兵灾慈善会,被选为主席,首捐6000余元为倡, 结果募集10余万金,为抗日救亡工作作出了贡献。
英国图占澳门事件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