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家骏:《澳门教区历史掌故文摘》,第29页。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1]林家骏:《澳门教区历史掌故文摘》,第29页。
更新日期:2019/01/29
万历五年(1577年1月19日─1578年2月6日)4月3日,葡印总督路易斯•阿泰德(Luís de Ataide)批准每年给予居住索洛的天主教徒50色勒芬的援助。
葡印总督路易斯•阿泰德\批准每年给予居住索洛的天主教徒的援助
咸丰四年(1854年1月29日─1855年2月16日)11月2日,热罗尼莫‧马塔主教主持圣味基坟场赐福启用仪式。两天后,第一位死者在此安葬。此即后来的天主教西洋坟场。
热罗尼莫‧马塔主教主持圣味基坟场启用仪式
民国二十九年 (1940年1月1日-1940年12月31日)9月1日,经过澳门主教高若瑟倡议,通过《庄严协议》教宗诏书成立帝汶主教区。4日,教宗庇护十二世 (Pius Ⅻ)正式公布教谕,宣布将帝汶教区与澳门教区正式分离,首次任命雅伊梅‧古拉特 (Jaime Garcia Goulart)神父为帝汶代牧。
教宗宣布将帝汶教区与澳门教区正式分离
民国三十年 (1941年1月1日-1941年12月31日)8月15日,著名教育家、耶稣会神父安东尼奥‧阿尔维斯 (António Maná Alves)在澳门白马行医院病逝。阿尔维斯神父1866年7月31日诞生,1880年11月13日进入巴诺 (Bano)的天使圣母初修院,后在锡图巴尔经院学习哲学,在圣菲埃尔学院执教一年后离开。1893年1月30日到达澳门,1895年6月25日赴上海徐家汇学习神学,1898年7月晋铎。1899年6月14日返回澳门,1902年2月16日被任命为圣若瑟神学院代理院长。1903年创建澳门学生会,设在神学院内。1904年,倡导举行纯洁圣母信仰50周年庆祝活动,并出版《中国与澳门的圣母会》一书。1907年3月4日返回葡萄牙。1910年葡萄牙革命发生,他与91名修道士一起被捕,并被驱逐出境,辗转于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1915年前往巴西安东尼奥‧维埃拉 (António Vieira)学院任院长。1925年返回葡萄牙。该年12月14日又被派来澳门。1925年被任命为肇庆传教团会长,1928年在肇庆传教团住所建立一座纯洁圣母纪念碑。1930年8月,应高若瑟主教的请求,出任圣若瑟神学院院长,神学院重新开始由耶稣会神父领导。1935年他获得原属于圣奥斯定教堂“花之房” (Vila Flor)地方,不久在此建成花地玛圣母堂 (Nossa Senhora de Fátima)。1938年7月16日,出任花地玛圣母院院长,神学院耶稣会士迁居于此。阿尔维斯神父一生致力于澳门的教育事业,他是澳门圣母信仰的主要推动者,特别是花地玛圣母信仰的伟大倡导者。
神父安东尼奥‧阿尔维斯 病逝
万历元年(1573年2月2日─1574年1月22日)1月,应耶稣会巡视员贡萨洛•阿尔瓦雷斯(Gonçalo Álvares)要求,希望建一座更坚固结实的教堂。因为在此之前,教堂是用稻草及木架搭建的,十分简陋。而且当时岛上的华人经常放火烧毁葡人住宅。最糟糕的是,教堂位处的小山没有水源。于是澳门葡商安东尼奥•维略纳(D. António de Vilhena)捐资建起了一座更宽敞和更牢固的用黏土建成的教堂,即天主圣母(S. Maria)堂。葡商巴尔塔萨•拉热(Baltasar de Lage)则捐白银100两,在教堂和钟楼的侧门之间挖了一口水井。此事遭到守澳明官的制止,最后由培莱思及泰玛诺神父通过行贿而将此事摆平。至1575年或1578年,耶稣会天主圣母堂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便接待更多的路经澳门前往日本、中国内地和东京(Tonquim)的传教士。教堂已拥有10间空气流通的宽敞房屋,并设有相应的用来聚会的客厅。寓所十分舒适相宜。范礼安1579年曾称赞天主圣母堂寓所是印度省区在远东最好的寓所之一。
澳门葡商安东尼奥•维略纳捐资建天主圣母堂
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1日─1928年12月31日)2月3日,澳门主教高若瑟牧访朝鲜及海峡传道会,同时任命若瑟.戈美士(António José Gomes)神父为澳门教区主教代理员。
澳门主教高若瑟牧访朝鲜及海峡传道会
民国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9月9日,澳门圣若瑟中学 (Colégio do Seminário de S. José)举行开学典礼。先是,应高若瑟主教之邀,肇庆传教团的耶稣会神父们再次接管圣若瑟修院,耶稣会神父公萨维斯.罗利兹 (António Joaquim Gonçalves Roliz)与修院院长马安瑟 (António Maria Álves)神父商讨华人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马安瑟神父购置了风顺堂上街 1~3号的建筑物作为学校地址。圣若瑟中学最初主要开设中文、葡文及英文三门课程,每门都有许多学生听课。华人学生还可以采用走读的形式来校就读。由修院院长马安瑟神父兼任首任校长。1932年,又任命颜俨若 (António Ngan)神父为第二任校长,在他任内,开设了全部初中课程。
澳门圣若瑟中学举行开学典礼
民国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本年,澳门望德堂区蒙前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冯祝万夫人陈秉卿女士捐赠一笔钜款,本堂神父严绍渔即向仁慈堂申请在旧麻风院遗址建一所女子中学。学校于本年动工,翌年落成,新建校舍,楼高二层,原拟定名为冯祝万学校,因冯先生坚辞,故定名为“望德女子中学”,并聘林耀坤为第一任校长。为满足当地华人子弟入学以及部分由于“九一八”事变而逐渐移居澳门的华人子女入学的需求,澳门天主教会后又开办花地玛真原学校 (1933)、圣嘉诺撒仁爱院中文部 (1935)等。这是天主教学校第一个发展时期。这些天主教学校面向华人,遵循中国的学制、学规和教法,从1935年开始,纷纷向南京政府注册立案,学生毕业证书也送南京政府加盖印章。
陈秉卿女士捐赠一笔钜款给仁慈堂区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