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門之聲 (A Voz de Macau)》1935年5月16日、20日,轉自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2—1936)》,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1]《澳門之聲 (A Voz de Macau)》1935年5月16日、20日,轉自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2—1936)》,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
更新日期:2019/01/29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月15日─1848年2月4日)8月12日,澳門政府對番攤賭博收取稅項的最早記載,見於本日的《澳門政府憲報》,澳門公物會(Junta da Fazenda Pública de Macau)當年 1月至6月的上半年度收支明細表中,提及客棧和合法博戲(“Jogo Lícito”,應是指番攤)在一起的稅收,大約是銀60餘兩。數額微不足道,似乎表明這並非正式的賭館。這裡將客棧和所謂的合法博戲歸攏在一塊,可能是指在客棧中開設的賭場。這是在亞馬留政府開始向華人徵稅後的事,亦是澳門番攤實行正式專營承充以前的收益。雖不能確定開始收取的確切時間,但根據數額推測,很像澳門賭館每月給予粵東地方官憲的陋規。番攤,又稱錢戲、攤錢、攤鋪等等名目。番攤是晚清時期粵東地區賭館中最主要的一種賭博形式,故而一般賭館也被稱為番攤館,最早提到“番攤館”一詞在嘉慶十年(1805)。其博彩之法,據《清稗類鈔》載:“搖攤,以骰置器中搖之,蓋即唐時之意錢。以四數之,謂之攤錢,又曰攤蒲,亦可隨手取數十錢,納於器而數之。每四枚為盈數,統計餘零,或一或二或三或成數,分為四門,以壓得者為勝。”清張心泰《粵遊小志》亦載:“東省賭博最盛,賭具以錢,隨意抓置席間覆之,分麼二三四四門,令眾人出資猜之,注齊去覆,四錢一數,若筮等然,視其所餘,決中否,定輸贏。中者孤注償三倍,半佔者倍償,串角、大面各如數償之。”Boletim do Governo do Província de Macau, Timor e Solor,12 de Agosto de 1847. 《清仁宗嘉慶實錄》卷142,嘉慶十年四月壬戌:御史鄭士超奏,廣東省開設賭局名曰“番攤館”。徐珂:《清稗類鈔》第10冊,賭博類《搖攤》,第4895頁。張心泰:《粵遊小志》,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9帙。
澳門政府對番攤賭博收取稅項的最早記載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3月3日,華人盧九、胡袞臣獲准承充氹仔番攤並鴉片煙生意,一年為期,自本年5月1日起計,只限在氹仔村而已,別村或別處,無論與氹仔或遠或近,俱不在內。規銀為8800大元,分每月上期交納七二兌。[1] [1]《澳門政府憲報》1882年4月15日第15號。
華人盧九、胡袞臣獲准承充氹仔番攤並鴉片煙生意
光緒元年(1875年2月6日─1876年1月25日)8月13日,1874年番攤專營權承充人不滿足於在陸上經營,故安排兩隻船開往氹仔海面賭博,直到深夜,但遭氹仔炮台軍事長官禁止。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01頁。
番攤專營權承充人安排兩隻船開往氹仔海面賭博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1月24日─1850年2月11日)4月,番攤在澳門正式開始專營承餉。據《澳門政府憲報》記載:“番攤賭館的專營承充(Licencas para as Casas de Jogo)始於1849年4月,係澳督根據1846年2月16日的訓令批准設置。”這裡的訓令,就是前面提到的里斯本的指令,可以像荷蘭、英國人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那樣實施專營承充制度。施白蒂稱:1849年,亞馬留總督第一次允許在澳門設立番攤賭博。開賭,成為保持澳門財政平衡的一種有效方式,英國人佔領香港引起經濟衰退後,博彩活動更成為一種交易,而且很是盛行。Receita do Anno Econórnico de 1887-1888. Boletim da Província de Macau e Timor, 21 de Março de 1888.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02頁。
番攤在澳門開始專營承餉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8月5日,澳門公物會將澳門番攤承充生意出投,招人承充,以出價最高、合本公會憲意者,方准承充。須先交貯銀1萬元,方准出聲投價。《澳門政府憲報》1882年7月3日26號附報。
澳門公物會將澳門番攤承充生意出投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1日-1935年12月31日) | |
1935年05月18日 | |
關鍵字: | 番攤 |
域多利公司(Empresa Vitòria) | |
財運宮(Palácio Fortuna)(公司) | |
娛樂業 | |
賭博 |
資料來源: | 澳門編年史 / 吳志良, 湯開建, 金國平主編.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第2537頁. ISBN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6702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