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1日─1924年12月31日)6月9日,澳門政府批准和順公司經理吳雲豐在青洲北部填地[1]上設立一炮竹廠。1924年,澳門政府將在青洲北部的填海地規劃設立工業區,請荷蘭工程公司將這裡的埤田全部填壅,並在此設立了搭有簡陋工寮的十多家炮竹廠,吸引了近萬澳門貧民和疍民到此工作。同時,這裡也變成澳門最大的寮屋區。[2] 


[1]青洲北部填海地即指筷子基。1924年澳門政府修築青洲避風塘,將赤洲島填築成一個規整的長矩形半島,與澳門半島相連,並稱這狹長小半島為“筷子基”,因此基與1892年建成的青洲馬路海堤兩相平行,猶如一雙筷子,故名,赤洲是澳門西北海灣中的一個沙洲。

[2]澳門歷史檔案館藏民政管理檔,第147號卷宗,第S-F號文件,轉引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177頁;金豐居士:《台山坊區,巨災過後水火相濟》,載《訊報》2009年2月6日。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