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年(1732年1月27日-1733年2月13日)8月21日,廣東巡撫鄂彌達會同撫臣楊永斌、觀風整俗使焦祁年奏稱,雍正二年(1724)實施禁教令,原擬將西洋傳教士安插澳門,後因戴進賢求情,兩廣總督孔毓珣准其暫居廣州。但此等西洋人在省城並不悛改,不吝金錢找人入教,日增月盛,共建有男天主堂八處,信眾萬人;女天主堂八處,信眾兩千多人。並稱廣州教堂,男堂奔走若狂,女堂穢污難述,為整頓風俗,故建議將傳教士押往澳門,令其乘便船回國。其天主堂房屋或改作公所,或官賣良民居住。據廣州城守副將毛克明奏報,此次押往澳門的傳教士有方玉章(François de Corder)等30多人。[1] 


[1] 《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廣東巡撫鄂彌達奏聞驅逐廣州各堂堂主至澳門將教堂改作公所折》,第170頁及《廣州城守副將毛克明奏報西洋人方玉章設教惑眾逐往澳門情由折》,第172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