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3, pp.543—544; 《叻報》第3596號,1893年11月8日,大清光緒十九年十月初一日,“擬設銅像”。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1]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3, pp.543—544; 《叻報》第3596號,1893年11月8日,大清光緒十九年十月初一日,“擬設銅像”。
更新日期:2019/01/29
光緒五年(1879年1月22日─1880年2月9日)3月1日,《澳門土生公正報》(O Macaísta Imparcial)的創辦人費力西安諾.克魯斯(Félix Feliciano da Cruz)在香港逝世,費力西安諾為澳門土生克魯斯(Cruz)家族的第三代,1810年生於澳門大堂區。費力西安諾不僅創辦了著名的《澳門土生公正報》,而且還在澳門創建了“費力西安諾印刷公司(Tipografia Feliciano)”,後改名為亞美尼亞(Arménia)印字館。[1] [1]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 1, p. 965.
費力西安諾‧克魯斯在香港逝世
光緒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5月27日,澳門富商、大物業主及著名建築師塞爾卡爾男爵小梅洛在風順堂區和平斜巷(Calçada da Paz)的私邸中去世。小梅洛為澳門土生梅洛家族的第四代,1837年6月7日生於風順堂區,早年在瑞士的耶穌會學校讀書,後又分別在法國和羅馬學習繪畫和製圖,返回澳門後,主要從事工程設計。他極具語言天賦,除中文外,他還精通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他是“安東尼奧‧亞歷山德里諾‧梅洛公司(A. A. de Melo&Co)”的東主,擁有5艘貿易船隻,從事與葡萄牙、巴西和澳大利亞的海上貿易。他是澳門最富有的商人。但在香港因與英國商人的衝突,生意上遭遇挫折,他還將大量資金投入到支持西班牙卡洛斯派的戰爭中,緊接著他的兩艘滿載貨物的船隻遭遇海難,他在摩洛哥賭場的豪賭又使他債台高築,這一系列不幸事件使其家族陷入極度的財政危機之中。為解決財政困難,其家族不得不先後將澳門的兩所最著名的豪宅:南灣宮和聖珊澤宮公開拍賣。1863年9月10日,他被授予第二世塞爾卡爾男爵頭銜,1867年2月13日被授予王室貴族頭銜。他曾任意大利、巴西、比利時駐澳門領事及法國駐澳門副領事,還曾任澳門政府委員會委員、地區代理法官、公共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仁慈堂主席和陸軍中校。他除了在澳門政治、經濟及社會中的顯著地位,還具有使澳門人永遠不能忘記的歷史貢獻,即他在澳門的建築設計:19世紀後半期許多重要建築均出自他的手筆,如澳督府、聖珊澤、仁伯爵醫院、聖味基墳場及教堂、摩囉兵營、陸軍俱樂部和伯多祿五世劇院的重建。他的生活極其奢侈,因與其姨妹通姦導致家庭破裂,晚年長期居住在里斯本。
塞爾卡爾男爵小梅洛在私邸中去世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2月8日─1903年1月28日)12月14日,澳門土生葡人富商勞倫索‧馬葵士(Lourenço Caetano Cortela Marques)在澳門花王堂區白鴿巢前地的家中病逝。勞倫索‧馬葵士是澳門土生馬葵士家族第三代,是皮奧‧馬葵士(Domingos Pio Marques)次子。1811年8月7日出生於澳門老楞佐堂區,他精通葡語、英語與法語,並能準確運用這些語言寫作,故很早即參加澳門政府的工作。1839年任議事公局商務監理,1842年任市政議員,1846年任大堂區和花王堂區代理初級法官。1846年同澳督亞馬留(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一起組建澳門臨時步兵營,後多次出任澳門議事公局理事官,使澳門市政情況明顯改善。是他決定安裝路燈,為街道命名,並且設置門牌號碼。1865年被選為議事公局副主席,1871年任主席。同時還擔任華務司理事官。任議事公局主席時,命令建立紀念抵抗荷蘭進攻獲勝的得勝花園。1871年還發起成立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推動澳門土生人的教育事業。1871年,勞倫索‧馬葵士被評為對澳門貢獻最大的40人之一。1838年8月7日他與當時巨商俾利喇(Manuel Pereira)的長女瑪麗亞‧若瑟芬(D.Maria Ana Josefa Pereira)結婚,其岳父俾利喇去世後,將其所建俾利喇行宮及花園全部留給了他。他在對俾利喇行宮及花園的47年管理中耗費了不少心血,多次對花園進行改造和美化。1866年,他在皮內羅(Manuel Maria Pinheiro)工廠鑄造賈梅士半身銅像,並置立於賈梅士石洞前,為澳門這一葡萄牙偉大詩人的遺跡增輝。因此,他被授予基督勳章。勞倫索‧馬葵士晚年家境窘迫,經濟十分困難,當時法國耶穌會曾出高價收購這一宅第和花園,他拒絕賣予,而是賣給了報價很低的澳門議事公局,使賈梅士石洞和花園一直能保持在葡萄牙人手中。澳門人都很尊重他,許多人都喜歡到他家做客,不論貧富,他都熱情接待。葡人親切稱其為“勞倫索‧馬葵士叔叔”,華人則稱其為“白鴿翁”。因為他在花園中養了大量的白鴿。他對澳門歷史特別感興趣,是他向《歷史上的澳門》作者徐薩斯講述其擔任行政工作期間所發生的事,為徐薩斯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土生葡人富商勞倫索‧馬葵士病逝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2月10日─1900年1月30日)10月30日,澳門富商、大業主、著名賭商及鴉片進出口總監馬西米盎奴‧李美雕在風順堂區逝世。馬西米盎奴為澳門土生李美雕家族第三代,1849年2月23日生於風順堂區。因其家族經營魚塘而得名“魚塘仔”,還擔任“亞洲和墨西哥海上貿易公司”經理。曾任議事公局議員、政府公共工程委員會委員、仁慈堂值理、風順堂區調解法官及聯合俱樂部主席。1889—1890年還擔任玫瑰聖母兄弟會的主席,他還是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的創辦人。1885年10月28日,馬西米盎奴與澳門政府簽訂承充澳門、氹仔及路環闈姓合同,為期五年,每月交銀3000元,擔保金為9000元,至1890年11月止。由於廣東闈姓弛禁,闈姓生意不好做,馬西米盎奴要求降低承充銀碼至每年1.2萬元。最後,澳門政府決定仍以原合同為准,但承充期延長至1894年11月,即成為澳門長達10年的闈姓承充人。他是“聖若瑟莊園”的業主,該莊園臨近“聖珊澤宮”。1902年,馬西米盎奴去世後,其遺孀將莊園賣給仁慈堂,仁慈堂後來將莊園擴為“峰景酒店”的一部分。
澳門富商馬西米盎奴‧李美雕在風順堂區逝世
光緒十二年(1886年2月4日─1887年1月23日)9月14日,澳門大業主、早期著名城市建設開發商米格爾‧施理華在大堂區去世。施理華是澳門土生諾拉斯科‧席爾瓦(Nolasco da Silva)家族的第四代,為著名漢學家伯多祿‧施利華的弟弟。1844年7月17日生於大堂區。從1877年至1881年承充澳門內港填海工程,修建了內港海邊多條馬路;1884年施理華將填海地的一段送給議事公局,並在此地建鮮魚市場。他是《澳門土生新聞報》的創辦人之一,還是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的創始人。澳門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兩條街道:一是康公廟前地對面街為味基街(Rua do Miguel Ayres);一是味基市場前地(Pátio do Mercado Interior de Miguel Ayres)。
開發商米格爾‧施理華在大堂區去世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1月22日─1899年2月9日)1月17日,澳門著名印刷商尼閣老‧飛南第(Nicolau Tolentino Fernandes)在聖老楞佐堂區逝世。飛南第於1823年9月10日在花王堂區出生。他是澳門土生先拿‧飛南第家族的第二代,先拿‧飛南第伯爵的弟弟。1851年開始承充澳門番攤,至1858年。創辦商務印字館(Tipografia Mercantil),承擔《澳門政府憲報》的印刷工作。
澳門著名印刷商尼閣老‧飛南第逝世
道光五年(1825年2月18日─1826年2月6日)7月19日,澳門土生葡人富商雅努阿里奧·阿爾梅達(Januário Agostinho de Almeida)在加爾各答的朋友家去世。阿爾梅達是澳門土生葡人阿爾梅達家族的創始人。1759年9月19日生於里斯本,約17歲時開始赴東方從事商業貿易,很快便成為澳門最富有的商人之一。他是“聖米格爾(S.Miguel)”號和“路戈尼亞”號兩艘船的船主,並參與組建著名的澳門儲金局,任第一任總裁。他在澳門靠內港司打口(下環街2號)有一幢宮殿式的大宅,被人稱為“新花園”。他極其富有,據傳,他家雇有100名印度兵為其看家護院,刮颱風時,甚至讓人用裝有硬幣的麻袋堵塞家門,以防水浸,每個袋子裝有100枚錢幣。阿爾梅達1806年6月25日被封為基督騎士,1815年1月3日被封為王室貴族,1815年6月15日被封為聖若澤(S.José de Porto Alegre)男爵,現在的三層樓上街葡文名Rua do Barão,意為“男爵街”,即為紀念他而命名的;另外打鐵斜巷葡文名為“Calçada da Januário”,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9世紀初,該家族已經衰落,1825年其主要物業“男爵宮(新花園)”被賣給卡內羅家族。
澳門土生葡人富商雅努阿里奧·阿爾梅達(Januario Agostinho de Almeida)在加爾各答的朋友家去世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26日─1896年2月12日)12月4日,澳門土生葡人富商恩里克‧費蓋雷多(Henrique Caetano Brandão de Figueiredo)在上海去世。恩里克,為澳門土生費蓋雷多(Figueiredo)家族第三代。澳門出生,後移居上海,是上海著名的葡商,十分富裕。他住在一幢名為“本菲加(Benfica)”的大別墅里,喜好體育運動。其家中庭院內設有兩個網球場,這在19世紀上海十分罕見。家中的餐廳十分寬敞,巨大的餐台可以同時容納24人進餐。恩里克在上海開設著名的“上海美國大藥房”,專營藥業銷售,店址先在上海霞飛路155號,後遷至該路247號。
澳門土生葡人富商恩裡克‧費蓋雷多在上海去世
道光六年(1826年2月7日─1827年1月26日)3月1日,澳門巨富俾利喇在大堂逝世,葬於方濟各修道院教堂,稍後移至里斯本布拉澤雷斯(Prazeres)墓地。俾利喇,1757年4月9日生於聖地亞哥·德·卡瓦尼雅斯(S.Tiago de Carvalhais)。先在果阿從事海上貿易並種植茶業,後販運鴉片來澳門,成為最早在澳門販賣鴉片的巨商。在1772—1780年間來到澳門,從事商業貿易,成為澳門的大商人。他擁有載重2500擔的“新生聖若瑟(S.José Renascido)”號單桅小船、“鍍金(Dourado)”號方帆雙桅船和“聯合王國國王(Rei do Reino Unido)”號帆船。後者航行里斯本、開普敦、聖赫勒拿(Santa Helena)、里約熱內盧、巴伊亞和亞速爾群島。他是澳門保險局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保險局副主席及司庫。1789年任澳門議事會普通法官,1801年出任議事會議員,先後於1801年、1804年及1808年三次出任議事會理事官。還曾出任王室首席醫生和澳門衛生局局長。1806年擔任仁慈堂主席。他在澳門購置了大批地產,並修建了著名的“俾利喇行宮(即今東方基金會會址)”,還創建了飼養各種奇禽異獸的“白鴿巢花園”,並發現賈梅士洞穴,為該洞穴豎起了第一座賈梅士半身像。由於他對澳門的卓越貢獻,1816年3月1日被授予王室貴族騎士勳章、國王參贊、王室財務委員會委員、維拉·維索薩聖母無原罪教團封地領主和基督教團領主。他還獲巴西王室貴族騎士和徽章騎士等榮譽。俾利喇去世後,其財產由其剛滿一歲的小女兒瑪麗亞·俾利喇(D.Maria Ana Josefa Pereira)繼承。
澳門巨富俾利喇在大堂逝世
資料來源: | 澳門編年史 / 吳志良, 湯開建, 金國平主編.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第2019-2020頁 ISBN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9133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