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5/07
草堆街,昔迺澳門最繁盛之街道,與澳門大街、關前街合稱爲三街,屬榮寧坊,有三街會館之設。此三街者,古澳之商業樞紐也。草堆街在澳門未闢新馬路之前,其繁盛狀況可算首擘,各行商店咸集,四方行旅由經,車水馬龍,熙來攘往,當清末民初間,尚盛極一時者也。自從一九一八年開闢新馬路後,其商業及交通地位,遂被新馬路取而代之耳。明朝時,草堆街末端原是澳門港口,舊稱船澳口。當時尚未闢街,猶屬關前曠地,澳口沙灘也。埗頭橋棧,錯縱其前;柴船草艇,停泊於是。因此起卸之柴草,時常堆積其間,及開街後,遂沿稱之爲草堆街焉。而草堆街尾,仍有人習呼之爲船澳口者。至於草堆街口,本始自關前之石閘門。一九一四年,草堆街口有一綢緞莊失慎兆焚,殃及背後大三巴斜巷之媧娘廟正殿。災後廢址,當局不許重建,闢爲街道,引延草堆街直上而與賣草地賡聯焉。《澳門市街名册》釋稱:“草堆街,由十月初五街,即康公廟前地對面起,至大三巴街,即高尾巷附近,及賣草地街對面止。廟宇有中國靈巖觀,又名女媧娘廟。”昔之草堆街,實迺澳門商務重心,亦爲百業總匯,各行紛立,既興且盛。孫中山先生開始革命運動,托跡行醫時,亦嘗在澳門草堆街八十四號創設“中西藥局”,贈醫施藥。故草堆街又爲中國革命之策源地也。據《孫中山先生自傳》云:“余自乙酉中法戰敗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由是以學堂爲鼓吹之地,借醫術爲入世之媒……及余卒業之後,懸壺於澳門、羊城兩地以問世,而實則爲革命運動之開始也。”蓋當時迺清朝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孫中山先生年二十七歲,方畢業於香港醫校,即來澳門,任鏡湖醫院義務醫席,爲澳中之貧病大衆服務,並設立中西藥局以利施藥。顧孫中山”先生常輕財義重,毁家救國,因此素無積蓄。只得向鏡湖醫院藥局借銀二千元,以爲購辦西藥之用。曾簽立揭單,並由澳門巨紳吳節薇署名擔保。按當時所立之“揭本生息贈藥單”如左:“立領揭銀人孫逸仙。緣逸仙訂議在澳門大街開創中西藥局一間,需銀寄辦西國藥行,今托吳節薇兄擔保,揭到鏡湖醫院藥局本銀二千大元,七二兑重一千四百四十兩正。言明每百元每月行息一元算,其息仍托逸仙代辦西藥贈送,逸仙自願贈醫,不受謝步。此本限用五年爲期,如數清還,或過時不測無力填還,擔保人吳節薇自願填足,毋得異論。欲後有憑,立明領揭銀單一紙,當衆簽名,擔保人亦的筆簽名,交與鏡湖醫院藥局收執存據。擔保還銀人吳節薇的筆。知見人:黎若彭、黎曉生、張楨伯、阮建堂、曹渭泉、宋子衡。光緒十八年十月三十日,立領揭銀人孫逸仙的筆。”可惜孫中山先生在澳門所設之中西藥局歷時很暫,翌年便遷往廣州,易名東西藥局。據《孫中山先生别傳》稱:“先生設醫館於澳門,爲葡醫所忌,遂遷往廣州。”因爲當時孫中山先生在澳門以西法行醫,實開澳門華人西醫之始。草堆街與賣草地在未闢街前,尚無店户,原爲沙灘與山坡,船澳口之柴船草艇載來之柴草,均屯積於沙灘之間,待售於山坡之上。迨後建成街道,始别之爲草堆街與賣草地,由是而得名耳。賣草地因就近舊日之營地墟亭,便於交易。蓋古來之軍營馬匹,糧草最爲重要,不能或缺者,所以當時草稈貿易頗爲大宗,賣草地於是興焉。猶憶明清兩代,中國官軍之在澳設營地,駐兵馬,所以防夷也。雖曾一度撤去,而嘉慶時,英軍亦嘗强登澳門,駐扎營地,鐵騎橫行,經九個月而後去。及至道光時,鴉片戰役初期,中國又再加派兵馬,駐營地防守,並於關閘門外,連營甲帳,秣馬礪兵,在在需要糧草。且古時民間燃料,亦多藉稻草代薪,利其廉也。以故當年賣草地之稻草市場,曾盛極一時。殆至該區開街建屋後,草堆街與賣草地由是隔斷,各爲一街,草稈生意亦因而他遷。從此兩街中不復再見篷蒿捆捆,稻草青青,至今徒負其名耳。不料媧娘廟一場火災後,澳葡當局不許重建,兩街於是仍得貫連。行看將來改良路政成功,草堆街與賣草地街,得成一康莊直道也。
草堆街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