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2月10日─1900年1月30日)2月,康有為弟子徐勤、香山紳士張壽波、東亞同文會會員田野橘次等人在澳門發起鏡湖茶談社,並立茶談社規條12條,據稱“此乃合康有為派、基督派及張壽波派三者而成立也,其勢力在廣東省實力最著”。鏡湖茶談社沒有一定的組織形式,會員每月但以15錢為會費,每月朔、望,兩次集會於由張壽波在澳門籌設的原生學堂,各述己說。並經常創辦演說,東亞同文會之田野橘次、高橋謙及松岡好一分別在社中演講了《天才論》、《論國家盛衰與人才消長之相關理》和《老屋說》,其《老屋說》更是以老屋比喻清朝,公然鼓吹徹底改造。茶談社綱領為“同志結懇親”和“研究時局問題”。[1] 


[1]《知新報》第96冊1899年8月16日及第79冊1899年3月2日、第97冊1899年8月26日、第107冊1899年12月3日。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運動》,第103頁,轉引自桑兵:《日本東亞同文會廣東支部》,載《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l期。費成康的《澳門四百年》第386頁稱“保皇會在澳門籌設教授日文、聘請日本人任校長的東文學校,組織由中外人士來作變法演說的‘澳門茶談社’”。桑兵:《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第10章,第323頁注39引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運動》第60—76頁,亦稱田野橘次“在澳門開辦東文學堂”。據馮自由:《革命逸史》第4集,第73頁,記載保皇會還計劃在澳門開辦東文學堂,聘請在澳門《知新報》任職的田野橘次任校長。看來,保皇會創辦澳門東文學堂尚在計劃中,並未付諸實施,因為,目前未見任何在澳門設立東文學堂的確切資料。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