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元年(1644年2月8日─1645年1月27日)10月6日,廣東提舉司根據廣東巡撫在廣州下達給香山縣令的批示,賜地安葬陸若漢(João Rodrigues)神父,同時賜碑。該碑本應樹在青洲對面的新圍牆之內,後來中國官員認為應立於臨水的灣仔島銀坑山山腳。26日,澳門聖保祿學院院長譚瑪爾(Gaspar de Amaral)神父在灣仔島銀坑新賜地樹起四根木樁,上寫“這塊土地是廣東巡撫以明朝皇帝的名義賜給聖保祿教堂的神父們作為安魂之所”。幾天之後,這些木樁被人拔掉。[1] 


[1] 阿儒達官圖書館:《耶穌會會士在亞洲》JA 49-V-13,轉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51頁。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51頁之10月6日事,將Te-quesy(提舉司)譯成欽差和特使,致使引用者產生很大錯誤。1644年弘光帝並未派欽差來廣州處理陸若漢墓地之事,而是廣東地方政府的處理意見。由於沒有皇帝的旨意,故1644年2月8日─1645年1月27日賜陸若漢墓地的所有權尚得不到承認。此處引用《耶穌會會士在亞洲》葡語譯文由金國平先生重新翻譯改訂而成。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