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30
民國十九年 (1930年1月1日-1930年12月31日)本年,台山地區經填海後不少華人居民開始遷往生活,聖安多尼堂司鐸奧古斯托.蒙特羅 (José António Augusto Monteiro)神父於本年在台山建花地瑪聖母堂,並創辦台山花地瑪傳教區,開辦“花地瑪識字班”。“天神之後”傳教女修會1941年來澳後,為傳播福音、提高女性地位,在北區貧民間開展教育工作,接辦識字班,並創立免費收容孤苦無依少女之“花地瑪之家”。這是花地瑪聖母女子學校之始。
奧古斯托.蒙特羅神父在台山建花地瑪聖母堂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本年,吳寄夢從珠海來澳在工匠街(Rua dos Colonos)7號創設勵群女子小學。1914年,在沙梨頭口巷2號開辦分校。1944年,在中國僑務委員會教育部立案。1946年,遷到白鴿巢前地(Praça de Luís de Camões)。
吳寄夢創設勵群女子小學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本年,全澳中、小學97所,學生7953人,平均每校82人,女生占26.6%。公共教育分蒙學、小學、中學和專科四部分。蒙學由市政府機構管轄,官立學校4所,男、女各2所。天主教會學校4所,其中一所是工讀學校。中文中學共6所:崇實中學、復嶺中學、佩文中學、華仁中學、華僑中學與粵華中學。
1932年澳門教育統計資料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10月2日,市政廳幼兒學校新校舍在二龍喉花園落成,該建築南工程師劉易斯.米蘭達 (Luís Miranda)設計與建造。幼兒學校先建於1923年前,當時臨時設於男子中心學校教學樓的一層,後又搬至聖羅薩利馬中學,再遷至龍嵩正街女子中心學校內。新校舍建成後,學校正式開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學校被命名為“科斯塔.努內斯幼兒學校” (Escola Infantil“D. José da Costa Nunes”)。
市政廳幼兒學校新校舍在二龍喉花園落成
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1日─1924年12月31日)9月,蕭瀛洲、馮作霖及許祥等澳中殷商及名人發起募捐籌款,決定為澳門貧苦市民成立一間平民免費學校。該校於本月正式成立,當時選址在連勝馬路83號,署理總督奧古斯托.山度士亦出席了開幕典禮,正式定名為“澳門華僑公立平民免費學校”,俗稱為“平民學校”。該校設立不及一年,先後在打纜地 (Largo da Gordoaria)、鵝眉街(Rua de Inácio Baptista)等地成立六所學校,以成立先後次第稱之為:第一校、第二校至第六校。各校同一方式施教,各校之間社一辦事處為總管理機構,辦事處社一書記總其成,時任書記為召廷廣。
蕭瀛洲、馮作霖及許祥等人發起募捐籌款
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1日─1924年12月31日)7月12日,位於荷蘭園正街89號的利宵中學教學大樓落成啟用。該建築是澳門歷史最優秀的西方古典券廊式建築物,被譽為“二十世紀遠東典型的公共建築楷模”。建築面積15000平方呎,樓高3層,呈長矩形平面,中部有山花門廊,左右對稱展開有券廊,券廊下層為塔什干式壁柱,上層為愛奧尼亞式壁柱,配以鐵花欄杆,典雅優美。原設於峰景酒店的利宵中學學生遷往新大樓上課。峰景酒店原屬仁慈堂所有,上年,澳門政府 以82585元澳門幣的價格將其收購,故有利宵中學搬遷之舉。
利宵中學教學大樓落成啟用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