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日,鏡湖醫院在飯堂舉辦“六一兒童節職工子女書法比賽”。圖為評委認真地對書法比賽作品進行評選。
右起:饒不辱、張翠嬋、何婉昕、姚豐(右五)、李笑玉(右六)、黃天渭(右七)。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30
1978年6月1日,鏡湖醫院在飯堂舉辦“六一兒童節職工子女書法比賽”。圖為評委認真地對書法比賽作品進行評選。
右起:饒不辱、張翠嬋、何婉昕、姚豐(右五)、李笑玉(右六)、黃天渭(右七)。
更新日期:2019/07/30
道光七年(1827年1月27日─1828年2月14日)本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醫生郭雷樞(T.R.Colledge)在澳門開設眼科診所,免費為中國窮人醫治眼疾。診所在澳門租下了兩間小屋,能夠收治大約40名外地病人,門診病人數量不限。診所開設之初,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熱心於幫助他克服最初的困難,通過給第一名就診的中國人發獎金來設法說服中國人接受治療。後診所漸獲華人的認可,甚至吸引了中國富人的捐贈,得以維持下去。東印度公司對診所給予藥物的支持,與其簽訂了書面協定,同意接受申請,不限量供應藥品。東印度公司更對郭雷樞在華開辦診所活動大為讚賞,將其優秀表現幾次寫信報告董事會。該醫院開辦六年(1827—1832)來共接收病人4000余人,影響很大,甚至中國北方和東南亞的病人都被吸引到這個診所。1832年底診所因公司醫生亞歷山大·皮爾遜的離開所導致的公務增加而不得不關閉。在郭雷樞澳門眼科診所的影響下,1828年廣州的醫生設立了一個診所,專門為貧苦中國人提供藥品。
英國東印度公司醫生郭雷樞(T.R.Colledge)在澳門開設眼科診所
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1日—1929年12月31日)12月,下旬,澳門政府在大襟島(路環)上興建的新麻風病院房舍五座建成,並移患者百餘人入此新院,由教會之鍾力醫生負責。
澳門政府在大襟島(路環)上興建新麻風病院房舍
隆慶二年(1568年1月29日─1569年1月16日)本年,賈尼勞主教在澳門建立了兩所醫院及一所仁慈堂。一所醫院為麻瘋院,是專門為麻瘋病人所設,當時中國南方有很多麻瘋病人,希望通過這種途徑對麻瘋病患者的靈魂進行拯救。麻瘋病院最初是設在貧民醫院 的隔間內,後遷設於城外望德堂之旁,以為教堂之屬。賈尼勞以拉匝祿聖人為麻瘋病患者的主保,故名此堂為“聖拉匝祿堂(Igreja de Sāo Lázaro)”。因堂內收養麻瘋病人,故又稱為“發瘋寺”。《澳門記略》稱:“東南城外有發瘋寺,內居瘋蕃,外衛以兵,月有稟。” 另一所醫院為“貧民醫院(Hospital de Pobres)”。貧民醫院在大三巴炮台南麓,澳城外水坑尾一帶,隸屬於仁慈堂。貧民醫院,《澳門記略》稱“醫人廟”,“在澳城之東,醫者數人。凡夷人鰥寡煢獨,有疾不能自療者,許就廟醫,其費給自支糧廟。”仁慈堂,位於澳門議事會前地側,它以 “仁慈聖母”為主保,仿羅馬仁愛協會之制,專以補助貧苦無告者之生活用品為職責,對葡萄牙“富人和商客”亦有安全保障作用,賈尼勞將本地稅收的百分之五用作維持慈善會的經費。仁慈堂,《澳門記略》稱為“支糧廟”,在澳城南隅,“如內地育嬰堂制,門側穴轉斗懸鐸,置轉斗中,僧聞鐸聲至,收而育之”。澳門仁慈堂是一個慈善機構,同時亦是一個宗教機構。該堂樓下正廳曾設祭壇、聖像,擺設猶如小教堂。賈尼勞是創辦澳門慈善事業的第一人,亦是將西藥傳入中國的第一人。
賈尼勞主教在澳門建立了兩所醫院及一所仁慈堂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7月6日,舵尾島白沙欄麻風病人數為40名單身和7名已婚男人(無妻相隨)。女性麻風病人18人並已確認染病,2名已婚但未與丈夫同居,11名單身,5名寡婦,其中4名初來時已喪偶,身邊帶著2名幼女。7月28日,澳督札諭嚴禁各項華船裝載麻風病人到澳,不准登岸。如查有載來,須令將該麻風病人留在船上載回原處。[1]同日,還對白沙欄收容所接收麻風病人做出規定,並確定了在街上相遇時的措施。決定用於男性病人的收容所要和女性住所完全隔離。[2] [1]《澳門政府憲報》1882年8月5日第31號。 [2]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26頁。
舵尾島白沙欄麻風病人數
光緒四年(1878年2月2日─1879年1月21日)5月9日,澳門政府將麻風病人遷移到舵尾島白沙欄海灣的麻風院,共有62名麻風病人,包括46名男性、14名女性和2名兒童。在由駐氹仔和路環部隊負責的小橫琴村只有1名患麻風病的富裕華人,住在山索(Seong-Só)。程佐衡於1887年完成的《勘地十說》稱:“(舵尾山)白沙環(欄),蓋即男人病麻風者所居。前十餘年,葡人見麻風人,恐其傳染,皆送至此,按期給食。後於光緒十年(1884)移女麻風於小九澳(路環)”[1]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10頁;《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幕客程佐衡著》,第342頁。
澳門政府將麻風病人遷移到舵尾島白沙欄海灣
人物: | 饒不辱,1921-2010 |
張翠嬋 | |
何婉昕 | |
姚豐 | |
李笑玉 | |
黃天渭 | |
時間: | 建國之後(1949-1999年) |
1978年06月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王堂區 |
鏡湖馬路 | |
鏡湖醫院 | |
關鍵字: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 |
書法 | |
比賽 | |
兒童 |
資料來源: | 廖澤雲主編:《鏡湖薈萃圖片集》,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2013,第147頁。 |
著作財產權人: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 |
權限範圍: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 |
系列: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文康活動 |
語種: | 中文 |
資料類型: | 圖片 |
照片 | |
彩色 | |
電子資料格式: | BMP, 2362x1608, 10.87MB |
登錄號碼: | p0006829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