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日,鏡湖醫院在飯堂舉辦“六一兒童節職工子女書法比賽”。圖為評委認真地對書法比賽作品進行評選。
右起:饒不辱、張翠嬋、何婉昕、姚豐(右五)、李笑玉(右六)、黃天渭(右七)。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30
1978年6月1日,鏡湖醫院在飯堂舉辦“六一兒童節職工子女書法比賽”。圖為評委認真地對書法比賽作品進行評選。
右起:饒不辱、張翠嬋、何婉昕、姚豐(右五)、李笑玉(右六)、黃天渭(右七)。
更新日期:2019/07/30
道光八年(1828年2月15日─1829年2月3日)澳督若瑟·邊度稱:澳門的葡萄牙人家庭主要是找中醫看病,中醫是澳門最好的醫療。同時偶爾有葡萄牙和外國醫生,他們是到那混世界的,想迅速致富,或者是逃犯,澳門的政治地位使它成為一個避風港。
澳督若瑟·邊度稱:澳門的葡萄牙人家庭主要是找中醫看病
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1月1日-1934年12月31日)6月9日,面對兒童死亡率增長,澳門政府採取有力措施,總督美蘭德批准衛生司在聖珊澤宮建立兒童醫院托兒所和制乳場。但兒童醫院直到1936年才開始運作,“因資金缺乏”,又於同年3月l5日關閉。
面對兒童死亡率增長,澳門政府採取有力措施
光緒五年(1879年1月22日─1880年2月9日)8月22日,大西洋署澳門管理華人事務官飛良紹為諭澳內華人醫生知悉:爾等日間診脈,凡知有屙嘔急症以及別項瘟疫之症,應速赴本衙門報知。此乃欲設法預防起見,你等醫生宜遵照辦理,毋違干咎。[1] [1]《澳門政府憲報》1879年8月23日第34號。
飛良紹諭醫生,凡有屙嘔急症需報知衙門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7月6日,舵尾島白沙欄麻風病人數為40名單身和7名已婚男人(無妻相隨)。女性麻風病人18人並已確認染病,2名已婚但未與丈夫同居,11名單身,5名寡婦,其中4名初來時已喪偶,身邊帶著2名幼女。7月28日,澳督札諭嚴禁各項華船裝載麻風病人到澳,不准登岸。如查有載來,須令將該麻風病人留在船上載回原處。[1]同日,還對白沙欄收容所接收麻風病人做出規定,並確定了在街上相遇時的措施。決定用於男性病人的收容所要和女性住所完全隔離。[2] [1]《澳門政府憲報》1882年8月5日第31號。 [2]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26頁。
舵尾島白沙欄麻風病人數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7月9日,澳門著名醫生薩拉維齊‧皮特逝世。皮特醫生1813年1月10日生於澳門,其祖父是意大利人。早年在果阿攻讀醫學,1849年返回澳門,擔任澳門外科醫生。他在澳門的行醫過程及生活實踐中,發現了一種被稱之為“新卡布茶(Scented Caper tea)”的飲料。這種茶有很好的健胃和助消化的功效,飯後飲上一杯,可以預防疾病。在澳門,這種茶被澳門土生人視為治療各種腸胃疾病的靈丹妙藥,人們俗稱之“皮特醫生茶”。皮特一生娶了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卡爾特拉‧萊麗婭(Hermelinda Joa-quina Cartela Leiria)來自於澳門最富有的家族。皮特醫生逝世時,澳門的報紙發表了很多頌揚他的文章。[1] [1]阿馬羅:《澳門的古老秘方》,載《文化雜誌》第5期,1988年。
澳門著名醫生薩拉維齊‧皮特逝世
隆慶二年(1568年1月29日─1569年1月16日)本年,賈尼勞主教在澳門建立了兩所醫院及一所仁慈堂。一所醫院為麻瘋院,是專門為麻瘋病人所設,當時中國南方有很多麻瘋病人,希望通過這種途徑對麻瘋病患者的靈魂進行拯救。麻瘋病院最初是設在貧民醫院 的隔間內,後遷設於城外望德堂之旁,以為教堂之屬。賈尼勞以拉匝祿聖人為麻瘋病患者的主保,故名此堂為“聖拉匝祿堂(Igreja de Sāo Lázaro)”。因堂內收養麻瘋病人,故又稱為“發瘋寺”。《澳門記略》稱:“東南城外有發瘋寺,內居瘋蕃,外衛以兵,月有稟。” 另一所醫院為“貧民醫院(Hospital de Pobres)”。貧民醫院在大三巴炮台南麓,澳城外水坑尾一帶,隸屬於仁慈堂。貧民醫院,《澳門記略》稱“醫人廟”,“在澳城之東,醫者數人。凡夷人鰥寡煢獨,有疾不能自療者,許就廟醫,其費給自支糧廟。”仁慈堂,位於澳門議事會前地側,它以 “仁慈聖母”為主保,仿羅馬仁愛協會之制,專以補助貧苦無告者之生活用品為職責,對葡萄牙“富人和商客”亦有安全保障作用,賈尼勞將本地稅收的百分之五用作維持慈善會的經費。仁慈堂,《澳門記略》稱為“支糧廟”,在澳城南隅,“如內地育嬰堂制,門側穴轉斗懸鐸,置轉斗中,僧聞鐸聲至,收而育之”。澳門仁慈堂是一個慈善機構,同時亦是一個宗教機構。該堂樓下正廳曾設祭壇、聖像,擺設猶如小教堂。賈尼勞是創辦澳門慈善事業的第一人,亦是將西藥傳入中國的第一人。
賈尼勞主教在澳門建立了兩所醫院及一所仁慈堂
民國二十二年 (1933年1月1日-1933年12月31日) 1月13日,鏡湖醫院舉行創辦60周年紀念大會,澳督美蘭德,水陸軍長、輔政司麥加冷 (Dr. João Pereira de Magalhães),華務局長施多尼 (António Maria da Silva),衛生局長葛施打 (Pedro Joaquim Peregrino da Costa),香港東華醫院主席陳廉伯、總理夏從周,鏡湖醫院首總理范潔朋,值理容炳文、戴顯榮、黃豫樵,華人代表李際唐、盧軒頌,紳商崔諾枝、謝再生、周介眉、馮央等數百位社會名流親臨大會。
鏡湖醫院舉行創辦60周年紀念大會
光緒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澳門中學教師高斯華(José Gomes da Silva)完成了《澳門衛生報告》,該報告非常詳細地報導了當時澳門的衛生情況,特別是對沙崗和新橋區的衛生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報導。該報告首次附錄了澳門植物的目錄,並收集了300多種植物標本。在當年的霍亂爆發時,他毫無種族歧視和科學家的傲慢,邀請了一位本地郎中來幫助他一同抵禦霍亂,而且,這位郎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當時,正值“印度(Índia)”號輪船駛抵澳門,船上有霍亂患者,這位醫生隨即下令在二龍喉、劏狗環、東望洋炮台及青洲錨地設立隔離棚,隔離霍亂患者,避免此疫在澳蔓延。他還在其供職的學校內成立了一小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礦石和動物標本,並搜集當地植物製作標本。這些標本現存於科英布拉大學植物學院。
澳門中學教師高斯華完成了《澳門衛生報告》
人物: | 饒不辱,1921-2010 |
張翠嬋 | |
何婉昕 | |
姚豐 | |
李笑玉 | |
黃天渭 | |
時間: | 建國之後(1949-1999年) |
1978年06月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王堂區 |
鏡湖馬路 | |
鏡湖醫院 | |
關鍵字: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 |
書法 | |
比賽 | |
兒童 |
資料來源: | 廖澤雲主編:《鏡湖薈萃圖片集》,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2013,第147頁。 |
著作財產權人: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 |
權限範圍: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 |
系列: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文康活動 |
語種: | 中文 |
資料類型: | 圖片 |
照片 | |
彩色 | |
電子資料格式: | BMP, 2362x1608, 10.87MB |
登錄號碼: | p0006829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