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日期:1999年11月16日
前排左起:尹一橋院長、梁秀珍秘書長、廖澤雲校董、彭彼得副主席、曹榮貴副部長、董樂勤政務司、何厚鏵候任行政長官、韋奇立將軍、馬萬祺主席、黎祖智政務司、李水林副社長、崔世安候任司長、許世元董事、何陳瓊女士、周金陵顧問。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30
拍攝日期:1999年11月16日
前排左起:尹一橋院長、梁秀珍秘書長、廖澤雲校董、彭彼得副主席、曹榮貴副部長、董樂勤政務司、何厚鏵候任行政長官、韋奇立將軍、馬萬祺主席、黎祖智政務司、李水林副社長、崔世安候任司長、許世元董事、何陳瓊女士、周金陵顧問。
更新日期:2019/07/30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本年,吳寄夢從珠海來澳在工匠街(Rua dos Colonos)7號創設勵群女子小學。1914年,在沙梨頭口巷2號開辦分校。1944年,在中國僑務委員會教育部立案。1946年,遷到白鴿巢前地(Praça de Luís de Camões)。
吳寄夢創設勵群女子小學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本年,全澳中、小學97所,學生7953人,平均每校82人,女生占26.6%。公共教育分蒙學、小學、中學和專科四部分。蒙學由市政府機構管轄,官立學校4所,男、女各2所。天主教會學校4所,其中一所是工讀學校。中文中學共6所:崇實中學、復嶺中學、佩文中學、華仁中學、華僑中學與粵華中學。
1932年澳門教育統計資料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10月2日,市政廳幼兒學校新校舍在二龍喉花園落成,該建築南工程師劉易斯.米蘭達 (Luís Miranda)設計與建造。幼兒學校先建於1923年前,當時臨時設於男子中心學校教學樓的一層,後又搬至聖羅薩利馬中學,再遷至龍嵩正街女子中心學校內。新校舍建成後,學校正式開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學校被命名為“科斯塔.努內斯幼兒學校” (Escola Infantil“D. José da Costa Nunes”)。
市政廳幼兒學校新校舍在二龍喉花園落成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11月5日,粵華中學松山新校舍舉行奠基典禮,至1934年3月25日落成。揭幕之日,總督美蘭德、司鐸陳基慈等政府要員、各界名流均蒞臨參加。
粵華中學松山新校舍舉行奠基典禮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8─11月,鏡湖高級護士學校成立,附設在鏡湖醫院內。開辦之初,未有正式校舍,因陋就簡,接收護生進行培訓。1925年11月,正式改組,並增聘余雅閣、趙振東、李傳堂、彭偉田、李漢風、彭瑤芝等六位醫生擔任教師。1926年,第一屆七名學生畢業。1945年,易名為澳門私立鏡湖高級護士職業學校; 1948年,再度改稱澳門私立鏡湖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除護士三年外,增設助產一年。由陸鏡輝醫生負責,首任校長為盧仲煊。
鏡湖高級護士學校成立
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1日─1924年12月31日)7月12日,位於荷蘭園正街89號的利宵中學教學大樓落成啟用。該建築是澳門歷史最優秀的西方古典券廊式建築物,被譽為“二十世紀遠東典型的公共建築楷模”。建築面積15000平方呎,樓高3層,呈長矩形平面,中部有山花門廊,左右對稱展開有券廊,券廊下層為塔什干式壁柱,上層為愛奧尼亞式壁柱,配以鐵花欄杆,典雅優美。原設於峰景酒店的利宵中學學生遷往新大樓上課。峰景酒店原屬仁慈堂所有,上年,澳門政府 以82585元澳門幣的價格將其收購,故有利宵中學搬遷之舉。
利宵中學教學大樓落成啟用
資料來源: | 廖澤雲主編:《鏡湖薈萃圖片集》,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2013,第268-269頁。 |
著作財產權人: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 |
權限範圍: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 |
系列: | 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澳門私立鏡湖高級護士學校 |
語種: | 中文 |
資料類型: | 圖片 |
照片 | |
合照 | |
彩色 | |
電子資料格式: | BMP, 6156x3365, 59.27MB |
登錄號碼: | p0006989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