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曾刊登于“澳门杂志”,第六期,第40页,图1。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6/24
附注:曾刊登于“澳门杂志”,第六期,第40页,图1。
更新日期:2019/06/24
春节过后,返澳“更尾”(短暂休息)度岁的数百艘渔船,由年初二起又陆续出海捕捞作业。 春节是渔民的大日子,渔船一般由农历腊月初十至廿四日陆续返澳停航休息度岁。期间,渔民趁机修补渔网、渔具,检查及维修机器。水上居民过春节和陆上居民大同小异,都会购办年货、大扫除、吃年糕和团年饭,更会前往妈阁庙还神,酬谢天后娘娘保佑平安,祈求来年顺风顺水、鱼虾大汛。不同的是节后渔船起锚启航,驶至妈阁海面,让船头正对妈阁庙,在船头摆设奉祀物品,上香拜神,燃放炮竹,祈求风调雨顺,渔获丰收。澳门原是一个小渔村,逐渐演变成今天现代化城市,渔业在澳门经济活动曾占重要地位,渔民在社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海事博物馆特设“渔民风俗生活展区”,以录影、图片、文字及实物的形式,介绍渔民六个主要节日庆祝的情况,包括有春节、浴佛节、端午节、盂兰节、天后诞及朱大仙日,让居民加深认识水上居民生活习俗。其中朱大仙日祭祀隆重,在船上举行,只准渔民参加,不大为外人所见。渔民也重视清明节,一般都会回航扫墓。此外,中秋、重阳及冬至等节日,如出海作业,就在船上举行膜拜仪式。由于生活习惯不同,渔民就会产生一些与陆上居民有异的风俗,如春节后复航,绝不在年初三,因是日为“三煞”忌日;除夕至年初二,渔民忌向另一艘船的人借东西……。水、陆居民只要多些接触,自然增加了解,明白彼此生活风俗异同。
渔民年节习俗浅谈
光绪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9月8日,前数日华人建醮庆闹,经有中外数万人之众前来看会,所见多是华人。因此次四方杂处,中外云集,幸藉平安,并无忧心之事。澳门政府特发文予以褒奖:“为本澳各民人等欣幸,及专为澳门华民庆贺暨所有办理建醮庆闹之值事等,均能善于设法妥为督理,致免滋扰,实堪嘉尚。至于文武官员,亦能认真出力,以致地方安靖,尤堪奖励。”[1] [1]《澳门政府宪报》1881年9月10日第37号。
华人建醮庆闹,澳门政府特发文予以褒奖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