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澳门,就算有钱也未必找得到学校,学校很少,澳门人口又多,当时的人家都会生很多小孩,有些人家会生七八个,所以要读书真的很困难。
锤铁、造船、木艺、泥水、鲜鱼、饮食、猪腊这些工会都有为自己的子弟办学,出发点在于会员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相对而言要脱贫的机会也很小,不能永远让这批人停留在低下层,所以要办学。
上架行子弟学校于1948年2月开始办校招生,第一年招了59名学生,每晚授课两小时十五分,主科国文、尺牍、常识、算术、珠算等。后在1950年又转为日校,因地方所限,最高升到四年级。
根据木匠叶达忆述,当时一班没有很多学生,二三十人,全校也总共百多人,不会很多。读书的时候注重语文、算术,也有唱歌,但在英文方面是四年级后才有。读书要交学费的,但是很少,都是十元八元,不会很多。学校招生多数都是推荐的,不是采取招生制度,都是从事那个行业然后被推荐,通常都是子女或朋友进去读书。

参考资料:史友:《澳门上架行会馆图志》,文声出版社,2016年,第155页。

Informações relevantes

Data de atualização: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