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国在澳门的驻军到1975年底。部份驻军留下,转入保安部队工作,其余撤走。1975年12月31日,葡国在澳门的驻军在嘉思栏兵营举行了告别仪式。
图为列队行经板樟堂前地前往议事亭前地参加检阅游行的军人,图中可窥见柯麟医师的招牌。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5/26
葡国在澳门的驻军到1975年底。部份驻军留下,转入保安部队工作,其余撤走。1975年12月31日,葡国在澳门的驻军在嘉思栏兵营举行了告别仪式。
图为列队行经板樟堂前地前往议事亭前地参加检阅游行的军人,图中可窥见柯麟医师的招牌。
更新日期:2019/05/26
民国十二年(1923年1月1日─1923年12月31日)8月16日,两步兵连被撤销,而机枪连早巳被撤销,并设立一个机枪步兵混合兵团,其参谋部、勤务部、第一重机枪连及第二欧籍步兵连驻于圣方济各兵营,第三连留守氹仔。共有644名军人,指挥官为中校吉马良斯.洛巴托。
两步兵连被撤销
光绪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1月25日,澳门无业游民华人吴带彩、黄亚九、妇人卢亚六,于上年7月2日,将贩卖玉器首饰等物的商人廖亚胜杀毙。经澳门文谳局批断,吴带彩、黄亚九两犯发往非洲东部充军一世,当苦工,另缴衙门使用及给戳之费。妇人卢亚六,按照刑律部78款第4附款加重惩治,着令发往非洲东部,一世充军,更须在该处监禁10年。[1] [1]《澳门政府宪报》1884年2月9日第6号。
吴带彩、黄亚九、妇人卢亚六将廖亚胜杀毙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1日—1929年12月31日)本年,澳门政府实施政府船坞扩展计画,并建造其第一艘钢体船─“翡翠”号,共耗资17000澳门元。“翡翠”号长17米,为梁毕(Leong Pat)先生订造的私人快艇。翌年,港务局以13000澳门元购得,以代替“祖国”号,用于澳门与离岛之间的兵员运输。
澳门政府实施政府船坞扩展计划
光绪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7月20日,因为7月12日的台风,船只都聚集在大横琴岛的银湾。海盗借机上船大肆抢掠。由于离岛行政长官采取行动,被盗物品又失而复得,而那些经常逃避中国法律制裁的歹徒亦受到了惩罚。这些海盗在不袭击船只时便骚扰陆地上的石场、蠔场及渔民。人们都宁愿送钱来养活这些逍遥法外人数众多的盘剥者以求得生活平静,直到葡萄牙军队来清理该海域及沿岸。[1] [1]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30页。
海盗趁台风大肆抢掠
光绪元年(1875年2月6日─1876年1月25日)2月21日,澳门消防队举行演习,动用政府及私人一切灭火器材,演习中出动了14台水车,并下令凡设有水井或地下储水池之民房门口均应钉上一块圆形木牌,以中葡双语标名有水源,并将该等民房列成清单。[1] [1]Eduardo A. Veloso e Matos, Forças de Segurança de Macau, p. 225.
澳门消防队举行演习
时间: | 民国时期(1911-1949年) |
1940年代 | |
地点: | 澳门半岛--大堂区 |
板樟堂前地 | |
关键字: | 军队 |
军人 | |
军服 | |
枪械 |
资料来源: | 利冠棉、林发钦:《19-20世纪明信片中的澳门》,澳门历史教育学会,2008, 第225页。精装ISBN 978-99937-927-1-0;平装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数位作品提供者: | 澳门历史教育学会 |
权限范围: | 利冠棉授权澳门基金会使用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门--澳门军事 |
语种: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资料类型: | 图片 |
明信片 | |
黑白 | |
登录号码: | p0007349 |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