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更新日期:2019/01/29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12月,“聖雅努阿里奧軍人醫院”竣工。該建築採用英國的新哥特主義風格,由著名建築設計師塞爾卡爾男爵小梅洛設計。醫院坐落在東望洋山山頂,面向外港,呈矩形,長75米,寬34米,高92米,加地基則有150米。除主體建築外,周圍還有一些附屬建築。外形典雅,氣勢宏偉。整個醫院建築費用為38500澳門元,其他附屬建築花費46康托。醫院落成後,成為澳門19世紀後期最為有名的景觀。[1] [1]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 2, p. 85; 塔維拉:《澳門從開埠至20世紀70年代社會經濟和城建方面的發展》,載《文化雜誌》第36-37期,1998年。
“聖雅努阿裡奧軍人醫院”竣工
以澳門天主教之望德堂爲中心,常前左右一帶街道,即稱爲進教圍。該區街道,與荷蘭園比鄰並行,爲大炮台之斜陂地帶,道路行列,屋宇整齊,階級安穩。内有:和隆街、瘋堂新街、聖祿杞街、聖美基街、瘋堂斜巷、馬忌士街、聖母堂前地、瘋堂里、瘋堂圍等。該區昔爲華人天主教信徒聚居之所,因稱進教圍。攷昔日澳門華人進教之事蹟,見清朝乾隆十四年,澳門海防同知張汝霖之《查禁澳門人進教密揭督撫奏章》稱:“惟澳門唐夷雜處,除夷人自行建寺不議外,其唐人進教者,或在澳進教;或各縣每年一次赴澳進教,其在澳進教者,或變服,或不變服,或娶夷女長子孫,或藉資本營貿易,或爲工匠,或爲兵役,或但打鬼辮來往夷人家,亦自附於進教,以便交往。此種倏往倏來,不能查其姓名,今查得林先生,周世廉等十九人。林先生番名咭大嘰吵,住持進教寺,率其子與其徒專事傳教。周世廉番名安多彌𠴱𠻗哋,又呼賣雞周,儼爲夷船之主,出洋貿易,娶妻生子,此二人,尤爲在澳進教之魁也。……前經印光任同知示禁,來者漸少。卑職抵任,復經示禁,林姓旋即潛逃,該寺現係蕃兵看守。夫非聖人之書,爲名教所必斥,非王者之道,即盛世所不容,況以天朝之人,而奉外夷之教,則體統不尊,且恐夷性之狡,將滋唐匪之奸,則防微宜急也。……”進教圍之瘋堂新街、瘋堂斜巷、瘋堂圍、瘋堂里等,其名難聽,其義悚人,究其緣由,原來該處舊有麻瘋醫院一所。院之附近,建一小教堂,稱聖母望德堂,又稱辣撒祿堂(St.Lasaro),即瘋堂,故《澳門紀略》之澳蕃篇云:“東南城外有發瘋寺,内居瘋蕃,外衛以兵,月以廪。”又據方豪所著之《中西交通史》稱:“按教會之醫院及瘋人院,例有小教堂,故澳門紀略誤稱寺廟。”攷進教圍區之麻瘋院,早在一五六九年時已成立矣。據朱薩士(C.A.Montalto do Jesus)之《澳門史(Historico de Macau)》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勞(D.M Carneiro)於一五六九年創立仁慈堂,又設聖辣菲醫院(白馬行醫院)及辣撒祿麻瘋院,更於院之附近,立一小教堂。”又據《澳門三百年(Macau Na Epoca Da Restauração)》載稱:“聖辣撒祿教堂,乃當一六三三年因該教區之需要,而將其改革,大加刷新者云。”後來澳葡爲居民衛生起見,故將麻瘋院遷往過路環附近之一小島杧洲,嗣後進教圍遂無麻瘋院存在,衹留下瘋堂之名,沿用至今耳。至於聖祿杞、聖味基等街名,皆爲天主教徒紀念其教中聖人而定名者,所以該區稱爲進教圍,誠不誣也。
進教圍
咸豐七年(1857年1月26日─1858年2月13日)7月6日,聖奧斯定修道院原址被改造成陸軍醫院,醫院大樓由四部分組成,整個形狀為正方形,裡面有一庭院,內設68張床位,每年可接待士兵710人。由於舊軍人醫院十分簡陋,故促使政府考慮建新醫院,而且奧斯定修道院因驅逐傳教士後一直閒置,故將修道院改為軍醫院,主要是外科主任醫師佩雷拉.克雷斯伯(António Luís Pereira Crespo)的建議。原1789年所建軍人醫院樓房出售。當時的衛生局長盧西奧.施利華(Lúcio Augusto da Silva)是澳門非常有名的醫生,他反對將陸軍醫院建在奧斯定修道院內,因為奧斯定修道院過於陳舊。他呼籲,應該將陸軍醫院從修道院中搬出來,並建一間現代化的新醫院。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587; 阿馬羅(Ana Maria Amaro):《澳門醫學:名醫、藥房、流行病及醫務治療》,載《澳門史新編》第3冊,第1000—1001頁。
聖奧斯定修道院原址被改造成陸軍醫院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12月,“聖雅努阿里奧軍人醫院”竣工。該建築採用英國的新哥特主義風格,由著名建築設計師塞爾卡爾男爵小梅洛設計。醫院坐落在東望洋山山頂,面向外港,呈矩形,長75米,寬34米,高92米,加地基則有150米。除主體建築外,周圍還有一些附屬建築。外形典雅,氣勢宏偉。整個醫院建築費用為38500澳門元,其他附屬建築花費46康托。醫院落成後,成為澳門19世紀後期最為有名的景觀。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 2, p. 85; 塔維拉:《澳門從開埠至20世紀70年代社會經濟和城建方面的發展》,載《文化雜誌》第36-37期,1998年。
“聖雅努阿裡奧軍人醫院”竣工
人物: | 路易斯.嘉華路(Carvalho, António Luís de) |
歐美德(Almeida, Januário Correia de)(總督) | |
盧西奧.施利華(Silva, Lúcio Augusto da) | |
時間: | 清後期(1845-1911年) |
1874年01月06日 | |
地點: | 澳門半島--大堂區--聖雅努阿里奧軍人醫院 |
關鍵字: | 醫院 |
禮儀 |
資料來源: | 澳門編年史 / 吳志良, 湯開建, 金國平主編.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第1842頁 ISBN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6420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