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0年4月29日梁啟超致函康有為稱,何廷光名為總理,實際決策者仍為王鏡如和陳世廉。參見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第233頁。
[2]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康有為與保皇會》,第87—89、133、244—265頁;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第229—230頁;方志欽編:《康梁與保皇會——譚良在美國所藏資料匯編》,第33頁;趙春晨:《歷史激流中的澳門:1900年》,載《文化雜誌》第43期,2002年。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1]1900年4月29日梁啟超致函康有為稱,何廷光名為總理,實際決策者仍為王鏡如和陳世廉。參見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第233頁。
[2]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康有為與保皇會》,第87—89、133、244—265頁;丁文江等編:《梁啟超年譜長編》,第229—230頁;方志欽編:《康梁與保皇會——譚良在美國所藏資料匯編》,第33頁;趙春晨:《歷史激流中的澳門:1900年》,載《文化雜誌》第43期,2002年。
更新日期:2019/01/29
民國三十一年 (1942年1月1日-1942年12月31日)5月,鑒於難民給養所條件簡陋、死亡率高,本澳各界人士是年夏組成“澳僑協助難民回鄉會”,從本月至年底分批運送難民回鄉達1. 7萬餘人。
本澳各界人士組成“澳僑協助難民回鄉會”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1月22日─1899年2月9日)4—5月,澳門戒鴉片煙分會設立。澳門人士與萬木草堂弟子如香山張壽波、南海陳士廉、新會麥致祥、順德何廷光、順德劉楨麟、新會梁福田、南海陳繼儼、鶴山李盛銘、香山鄭仲賢等,響應徐勤等人在日本橫濱創辦的戒鴉片煙總會,發起成立澳門戒鴉片煙分會並擔任董事。據徐勤所撰《戒鴉片煙會章程》:本會以寓日本橫濱大同學校為總會,澳門大井頭《知新報》等處作分會。
澳門戒鴉片煙分會設立
民國三十八年 (1949年1月1日-1949年12月31日)11月20日,澳門各僑團、學校假平安劇院隆重舉行慶祝勞軍大會,借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及廣州解放,共千餘人參加。當時各界人士公推柯麟為大會主席,馬萬祺為司儀。其中通衢大道 (Rua do Passadiço)蓋搭牌樓並設獻金台,收集勞軍捐款;所有社團、商戶、住戶、學校皆懸掛五星紅旗,而20日前,志光洋貨店、光明書局、麗都洋貨店、文興隆米店、鑽石鞋店、天津洋貨店均供應標準新國旗。大會當天,各僑團學校代表共千餘人。禮堂佈置紅幕一張,中懸五星紅旗兩面,左方孫中山遺像,右方毛澤東肖像。其中新民協會代表黃健、商會理事長劉柏盈、鏡湖慈善會主席何賢、同善堂主席葉子如、中華教育會代表杜嵐等均有參加。
澳門各僑團、學校舉行慶祝勞軍大會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2月4日─1906年1月24日)8月20日,東京同盟會成立。9月8日,在日本東京創立同盟會後不足三星期,孫中山即給馮自由、李自重頒發委任狀,委任二人為省港澳地區同盟會主盟人,在香港、廣州、澳門建立同盟會組織。其委任狀稱:“中國革命同盟會總理孫文,特委託本會會員馮君自由、李君自重二人在香港、粵城、澳門等地聯絡同志,二君熱心愛國,誠實待人,足堪本會委託之任,凡有志入盟者,可由二君主盟收接,特此通知,仰祈察照是荷。”馮自由被委任為香港同盟會分會會長後,“於丙午、丁未(1906—1907年)間(民前五、六年)”先後派遣阮亦周、劉思複、劉樾航等人到澳門,在荷蘭園和隆街21號租下一幢南歐式洋樓,設立同盟會機關,登記註冊為“樂群書室”,招攬青年學生前來閱讀書報,作為宣傳革命之用。樂群書室成立後,主要是劉思複借其地以作製造炸彈炸藥的試驗。由於劉思複的炸彈試驗是秘密進行,故這批香港同盟會會員也未在澳門過多出頭露面,故“成立數月,僅得基本會員數人,不得已宣佈解散。”
同盟會在澳之活動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2月10日─1900年1月30日)2月,康有為弟子徐勤、香山紳士張壽波、東亞同文會會員田野橘次等人在澳門發起鏡湖茶談社,並立茶談社規條12條,據稱“此乃合康有為派、基督派及張壽波派三者而成立也,其勢力在廣東省實力最著”。鏡湖茶談社沒有一定的組織形式,會員每月但以15錢為會費,每月朔、望,兩次集會於由張壽波在澳門籌設的原生學堂,各述己說。並經常創辦演說,東亞同文會之田野橘次、高橋謙及松岡好一分別在社中演講了《天才論》、《論國家盛衰與人才消長之相關理》和《老屋說》,其《老屋說》更是以老屋比喻清朝,公然鼓吹徹底改造。茶談社綱領為“同志結懇親”和“研究時局問題”。《知新報》第96冊1899年8月16日及第79冊1899年3月2日、第97冊1899年8月26日、第107冊1899年12月3日。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運動》,第103頁,轉引自桑兵:《日本東亞同文會廣東支部》,載《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l期。費成康的《澳門四百年》第386頁稱“保皇會在澳門籌設教授日文、聘請日本人任校長的東文學校,組織由中外人士來作變法演說的‘澳門茶談社’”。桑兵:《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第10章,第323頁注39引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運動》第60—76頁,亦稱田野橘次“在澳門開辦東文學堂”。據馮自由:《革命逸史》第4集,第73頁,記載保皇會還計劃在澳門開辦東文學堂,聘請在澳門《知新報》任職的田野橘次任校長。看來,保皇會創辦澳門東文學堂尚在計劃中,並未付諸實施,因為,目前未見任何在澳門設立東文學堂的確切資料。
鏡湖茶談社在澳門成立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25日─1907年2月12日)1月3日,廣東反美愛國運動蓬勃發展,正式成立廣州拒約會,曾任臨時主席的鄭觀應被推為主席。旋因繼母病重,辭去主席返回澳門。但在返澳前,擬訂了拒約措施4條。2月3日,繼母病逝,“丁憂”,在澳門“守制”。《鄭觀應集》下冊《致廣州拒約會同人書》;夏東元:《鄭觀應年譜》下卷,第626—627頁。
廣州拒約會成立
資料來源: | 澳門編年史 / 吳志良, 湯開建, 金國平主編.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 第2079頁 ISBN9787218063270.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9343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