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月15日─1848年2月4日)7月7日,香港《華友西報》報導:
澳門,從夏季開始後,大批外國人來到澳門,幾乎所有在廣州的美國人和部分英國人在聖約翰(St. John)炮台租了房子,這些房子都面對大海,有海景。穿過荷蘭園的一條新路即將完工,從早到晚都能看到大車在路上跑。大炮台也修繕一新,街道用上了照明燈,士兵們換上了新制服。我們還聽說,在氹仔一座保護船隻往來的新炮台正在建設中。如果現在的總督在六年前上任的話,他將拯救澳門於即毀。但是,我們害怕他的精力會被這個顯然無可救藥的地方耗盡。儘管外國人在此租房數月的房租對某些人有利,但對澳門財政卻無補。葡萄牙太窮了,無法支持一個他沒有直接推動其進步的殖民地。[1]
[1]The Friend of China, July 7th,1847, Vol. 6, No. 54, p. 124.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