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倡建城隍廟碑誌》,轉引自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第383—402頁;文德泉(Manuel Teixeira):《澳門眾廟》,載《文化雜誌》第56期,2005年;《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候補知府富純等為遵查澳門地界等情並嚴防葡人侵佔事稟文》,第275—277頁。按,此碑王文達先生錄於《澳門掌故》第75—76頁,其錄文稱:“我望廈鄉民知守意團,團體獨固,深堪嘉尚。”譚世寶據澳門文化局提照片錄文作“旺廈鄉民知守意,團體獨固,深堪嘉尚”,知王碑錄文衍一“團”字,遂使學界衍生一“望廈村民知守意團”之抗葡組織之誤說。此碑中的“張王爺”很可能就是兩廣總督張之洞。望廈人之所以為張之洞立“生祠”,主要是感謝他曾經向朝廷奏請表彰望廈鄉民抗葡守村之意舉,並且張之洞一貫主張對澳葡持強硬態度,反對將澳城以外土地交葡人管治。據稱,當年建城隍廟時,鄉紳還在其後園設有一小石亭名“遂亭”,寓指“望廈鄉人申請立城隍廟並供奉張王爺之心願順遂得成”。參見金豐居士:《望廈城隍廟》,載《新報》2007年10月4日。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