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年(1877年2月13日─1878年2月1日)5月11日,蓮峰廟建倉頡、沮誦二聖殿,以紀念中國文字之始祖,故由澳門紳商沈榮煜、崔鵬舉、陳兆麟、曹應賢、黃棠禧、何伯賢、趙保祥、何焜、馬光廷、蔡應森、黃耀清、鄭應光等12人發起,在蓮峰廟內成立“倡善社惜字會”,共徵集會員社友493人,該會以敬惜字紙為宗旨,並雇人每日負筐上街撿拾有字之廢紙,用水洗淨曬乾,然後至廟中置一文塔式磚爐,將之焚化,以免字紙遭人踐踏或化作污泥。以此善行,便可積德。[1] [1]《倡善社惜字會碑誌》,轉引自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第224—229頁;王文達:《澳門掌故》,第53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