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森,香山縣第八區黃家莊(今屬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黃家莊村)人。 父親黃顯莘,母親容桂是斗門縣龍西村人。解放前,黃森擔任自衛大隊長。抗日勝利後,先後任中新邊區竹島聯防主任、廣東省暫編第一縱隊獨立第一大隊大隊長、澳門中山縣八區白蕉同鄉會會長、東和小學校長。 抗戰勝利後,黃森的部隊在中山縣金斗灣駐防,號稱有600人,實約300人。當時,黃森主要靠走私穀米發財,每畝收禾票五斤,做了些不光彩的事,但他也做過好事。 一是中山縣淪陷後,黃森在澳門出售廉價米,壓抑米價暴漲;施粥救濟難民。 二是捐款興建東和小學,親自任校長,對白蕉鄉教育事業起到促進作用。 三是捐款100萬元(折合當時港幣六千元)支持和風中學建設。 四是捐鉅款給澳門鏡湖醫院,鏡湖醫院特建“黃森紀念堂”一座。 五是日寇攻陷香港後,他派出機動船,從香港秘密運送各國領事、國民黨要員和各界人士80多人,經澳門轉送新會三江趙其休處,再轉肇慶、桂林,並在澳門保護英國駐澳門領事。 六是黃森部隊駐在金斗灣,金斗灣處於中新邊境,土匪利用該地的特殊環境,打船劫舍;而慣匪陳俊一般為害最大,有匪徒百餘人,電扒數艘。1949年初,黃森獲悉陳俊匿居嘉禾鄉,指揮便衣十多名冒雨趕往緝拿,先將守望匪徒制服,再衝入寮內拘捕陳俊。翌日,黃森親自將陳俊押解石岐,交縣政府處理,成為當時中山縣一則特大新聞。石岐報紙形容黃森說“黃氏年齡不過四十,身段清秀,談吐溫文爾雅狀如小學教師,若非預識其人,真不知其為烜赫一時、深刻印象之‘英雄人物’也。” 另外,黃森在澳門的勢力很大,賭場、跑狗場及一些大商場都是他控制的地方。他在澳門住宅守衛嚴密,保衛人員都帶有駁殼槍一支、左輪槍一支和匕首等,其他人不易進入他的住宅。 吳康楠是中山縣三鄉人,擔任國民黨排長、連長、營長、團副、旅副、中山縣警察局長等職,1948年回中山五區任鄉政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為佔據金斗灣一帶,吳康楠千方百計設法趕走黃森。吳黃矛盾日益激化,縣長孫乾從中調解。1949年7月9日,吳黃兩人在澳門孫公館進行談判,各不讓步,會議不歡而散。晚上7時多,黃森派人約吳康楠往國際酒店再談判。吳康楠應約到酒店,商談到9時40分,尚無結果。吳康楠乘車返中央酒店,剛抵酒店升降機前,被預伏人員狙擊,身中三彈,送澳門山頂醫院搶救不治,翌日死亡。 吳康楠的弟弟吳康鑒當時是廣東省保安司令部參謀長,立即向省府控告黃森。 省保安司令部派出副參謀長何群生,率領炮艇三艘,特務團第一營,配合中山縣第五聯防處及三洲鄉自衛隊,分路圍攻黃森部隊。由何群生率三炮艇封鎖海面,第一營李營長與第五聯防辦事處主任陳楚鏡,率兵一連,從坦洲出發,先將駐棉昌圍黃森部隊擊退。但到了東西廠,配備犀利武器的黃森部隊頑強抵抗,從下午三時激戰至下午七時許,黃森部隊向蜘洲撤退。一路由李斯滿連長率領聯防自衛隊追到南屏,黃森部隊撤走了。另一路由史百軍連長率領向三合進發,被黃森部隊迎頭掃射,就化整為零撤走。 黃森自己到了澳門,其部隊撤到白蕉。當時,省保安部隊取消黃森部隊的“廣東省暫編第一縱隊獨立第一大隊”的番號,撤銷黃森的大隊長職務並通緝他。 1948年冬,黃森與中共黨組織聯繫,商談武裝起義事宜,中共中山縣委指派縣委委員兼七八區委書記趙明,負責與黃森商談武裝起義事宜。趙明委派與黃森關係好的陳培光負責該工作。 黃森在當時眼見國民黨政府已全面崩潰,自己又受到吳康楠弟弟的威脅。他想到三條出路:一是把全部武裝、家產變賣,入葡籍到澳門定居。二是把武裝交給侄子黃福興出面活動,他在幕後指揮。三是起義投靠共產黨。 經過陳培光大半年細緻做工作,黃森終於選擇了武裝起義。黃森對人說:“如果不是陳培光、陳滿的推動,我是不會起義的。”原來商定起義的日期是9月,但由於保安部隊的圍攻,1949年8月,由副大隊長李國、第一中隊長黃福興、第二中隊長黃子雅率隊來到斗門老區龍壇村,武裝起義提前了。黃森率部隊起義後,改編為泰山隊。 黃森起義後,做了一些有益於人民的工作:一是在中共斗門(中山縣第八區)區委領導下,與斗門武裝部隊緊密配合,向國民黨鄉政府徵收軍糧,迎接大軍南下。 二是大大加強了武裝力量,聲勢大振。為了加強對這支部隊的領導,先後派梁其穎、趙東、梁其靖、趙榮芳到這支部隊工作。當時石岐還沒解放,中共斗門區委依靠自己的武裝力量,1949年10月16日解放了斗門。當時吳均平自衛隊起義,而保警兩個連企圖奪路逃跑,由黃福興、黃子雅、趙東等帶領部隊追到南門衝口,把企圖逃跑到新會梅閣的兩個保警連堵截了,迫使這兩個連陣前起義。 三是由於李及蘭部隊往海南島逃跑,大批部隊從廣州壓至斗門。部隊主動撤出斗門,經南山轉到龍西、西坑、豬仔環、小黃楊、白蕉東圍等地。梁其穎帶著黃森部隊撤到大托,還拖著兩個剛起義的保警連,任務艱巨複雜。黃楊山戰鬥後,斗門武裝力量和黃森部隊一起,挺進五桂山區。經過短暫整頓,黃森部隊改編為中山縣人民義勇總隊(中山縣國民自衛總隊),黃森任總隊長。 參加解放石岐後,黃森部隊只休息一天,又開始緊急夜行軍,追擊往澳門逃竄的國民黨殘軍,一口氣追到三鄉麻子墟時,敵軍狗急跳牆,燒掉了麻子橋,逃竄澳門去了。 黃森部隊的起義,成為中山縣最早起義的隊伍,影響廣泛。 黃森走上投靠人民這條道路,實在不易。因他和一部分人吸鴉片煙成癮,又過慣了散漫的生活,可他下決心逐步把鴉片煙戒掉了。他的部下遵守紀律,沒拿過群眾一針一線。在物質條件困難的情況下,能堅持下來,非常不易。 黃森身材高瘦,穿的是“蒔涼”唐裝衫褲,談吐溫雅,講義氣,關心他部下的生活。他曾對趙榮芳說,對他的部屬管理要嚴,不必客氣。 斗門第二次解放時,中隊長黃子雅調到縣上集訓,趙榮芳帶著第二中隊調到石岐,黃森親自送行,依依不捨向部隊招手。不久,由於健康狀況不佳,經縣長譚桂明批准,黃森請長假前往澳門。 1967年,黃森去世,年僅53歲。 其妻潘好是斗門縣龍西村人,居住澳門。妾陳詠嫦,已去世。妹妹黃蓮,居住澳門。 黃森生育兒子四個,長子黃之光,為潘好所生,現居香港。次子黃之尚,三子黃之城,四子黃之賢,都是陳詠嫦所生,居住加拿大。 侄子黃福興是黃森部隊第一中隊長。堂侄黃子雅是黃森部隊第二中隊長,澳門廣東中學高中畢業,居住澳門。堂侄黃傑生居住澳門,經營旅業。[1] [1]趙榮芳:《黃森其人其事》,載“斗門區地情網",2012年12月20日,http://dmq.gd-info.gov.cn/books/dtree/showbook.jsp?stype=v&paths=9971&siteid=dmq&sitename=斗門區地情網。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