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全澳爱国同胞每年都庆祝国庆,在全澳多处搭建“欢庆国庆”的牌楼,由各界别共同组织一个国庆筹委会,首先通过各界捐一些钱作为经费,这些经费主要是用作建牌楼,及国庆当天的庆祝会或其他活动。
搭棚这项工作,除了绘制图像外,大部份都要靠木工制作,上架行就承担了主力,聚集大批工友参与。起一个牌楼,需要和不同行会的人合作,而木工搭棚很重要,要先做;然后需要电工拉线,用作电灯之用,最后油漆,即以美术的人制作。而搭棚的在室内外都需要用钉,在室内,木工会把牌楼分成一幅幅之后,交给美术的人去画,画好后,钉好再挂回去,所以木工有不少功夫。
因为怕牌楼被破坏,除了参与搭建牌楼,上架行工友还参与牌楼的保卫工作。再加上政府没有供应电,要自己发电,所以需要通过大会各方面去筹组一些发电机,每一座牌楼需要摆放一个发电机,要有电灯工人,还要有机械工人帮手,整个过程都需要一些人日夜轮值去看守,直至牌楼建好至活动完结。
搭牌楼最旺盛的时候,是“一二.三”以后,“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段时间搭的牌楼是会动的,很生动的。那时每年搭的牌楼,除了天安门之外,国内若果有什么新的建设,新东西啊,就会表现在其他几个牌楼,例如万吨水压机,这个水压机就会动的。各个界别都有很多人参与牌楼,如搭棚、电工、木工、美术设计、油漆工(较少人)、机械、搬运,而且还有中华总商会的组织人员,至少有八个界别的人。
主要修建的牌楼有:司打口、中旅、国际、天安门(喷水池)、新马路至现在的大西洋银行对面、荷兰园。天安门(喷水池)那个牌楼是主体,年年都搭,是最漂亮的一个。
建牌楼的工作从50年代开始,延续了二十多年,直至70年代中,全澳庆祝国庆大会以“节约贺国庆”为号召,才停止了牌楼的盖搭。
图为何华全参与搭建国庆牌楼工作。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