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29
更新日期:2019/01/29
1839年9月3日(清道光十九年七月廿六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偕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统领将备管带弁兵巡阅澳门。当日,林则徐一行于早晨由前山整队出发,入关闸,巡视澳门查禁鸦片。澳葡理事官率领4名军官、100名士兵,在古关闸恭迎。林则徐一行,驻莲峰庙正殿,接见澳葡理事官,向理事官申明禁令,谕以安分守法,不许囤贮鸦片,不许徇庇奸夷。接见后,林则徐赏给澳葡官员色绫、折扇、茶叶、冰糖等中华特产,赏给士兵牛、羊、酒、面及银元400元。接着,林则徐在莲峰庙向天后、关帝神殿进香后,一行从三巴门进入澳门城区, 经大三巴牌坊、关前街、医院街、水坑尾、南湾、红窗门,至妈阁庙向天后进香,巡视了澳门主要街道。沿途督率随员抽查洋楼、民房,见租赁给不法英商的房屋已经关闭,各座洋楼没有烟土贮藏。巡视途中,居澳华民搭盖牌楼,扶老携幼,夹道欢呼。三巴、南湾、妈阁等澳葡炮台鸣炮十九响,以最高礼遇隆重欢迎。 当天中午,在澳葡官员护送下,林则徐一行离开澳门,返回前山、石岐。林则徐巡澳前已派员往澳门查户口、销鸦片,从澳门搜集外文资料编印成《澳门新闻纸》,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译报和类似的参考消息。林则徐巡澳虽只3个时辰(6小时),但影响甚大,再次显示中国政府对澳门享有主权。1989年为纪念林则徐巡阅澳门150周年, 当年12月初在澳门举行庆祝大会和“林则徐与澳门”学术研讨会,莲峰庙值理会在庙前竖立林则徐纪念雕像,并于1997年在雕像旁建成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巡阅澳门
当代葡萄牙国内发生的一次重大政局变动事件。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一批不满现状的中下层尉官发动政变,推翻了卡埃塔的法西斯独裁政权。5月15日,斯皮诺拉就任临时政府总统,阿德利诺•帕尔马•卡洛斯任总理。政变成功后,葡萄牙宣布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放弃在海外的殖民地,先后让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独立。尔后,又宣称澳门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是中国领土,是葡萄牙管理的特殊地区;不再把澳门当作殖民地或所谓“澳门省”,而另行制定“ 与其特殊情况相适应的章程” 管理。1 9 7 6年,葡萄牙公布新宪法,推行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准许澳门享有内部的自治权;同年又颁布了《澳门组织章程》。按照《葡萄牙共和国宪法》和《澳门组织章程》规定,澳门具有内部公权,享有行政、经济、财政及立法自治权。从此,澳门的地位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四·二五”革命
葡萄牙在1974年“四•二五”革命成功后,新政府宣布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表明态度,即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且于1975年1月宣布与台湾国民党政权断交。同年,澳葡当局也开始在澳门进行一系列行政改革,葡萄牙撤走了驻澳门的军队,解散了陆军司令部与海防司令部。为加强内部治安力量,另组织包括治安警察厅、水警稽查队等在内的保安部队。这些措施改善了澳门与内地,葡萄牙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1979年2月8日,中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公报宣称:“两国政府将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维持其外交关系。”并决定自当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3个月内互派大使。关于澳门问题,葡萄牙政府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期,中葡两国政府将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中葡两国建交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为最后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澳门问题打下了基础。
中葡建交
澳葡当局镇压澳门居民事件。1966年11月,澳门氹仔居民自筹经费兴建坊众小学,因事先未向澳葡当局申请而自行架搭竹棚架,澳门市政当局派人强迫停工,当地居民不服,双方对峙。11月15日,澳葡当局出动军警殴打民众,打伤34人。氹仔居民对此表示抗议,并提出5项要求。澳门各界代表亦支持氹仔居民的要求。12月3日,澳门各界代表为氹仔事件赴澳督府请愿,澳葡当局派军警殴打请愿代表,致使45人受伤,激起澳门人民极大的愤慨,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当局的暴行,市内发生骚动,而澳葡当局不顾一切地镇压群众,又造成3人死亡,63人受伤,制造了“一二•三”血案。事后,澳门各界举行罢工罢市,愤怒群众将纪念曾于1849年率葡军侵略中国“有功”而竖立于市政厅前地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铜像拖倒,以表示强烈抗议。但澳葡当局无视群众的抗议行动,继续大规模镇压,在两天内又打死8人,打伤107人。12月5日,澳门中华学生联合会向澳葡当局提出5项严正要求,遭到拒绝。澳门人民的抗议行动,得到中国内地人民的支持。12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处向澳葡当局提出4项严正要求,包括接受氹仔居民的5项要求和中华学生联合会的5项要求,严惩凶手、赔偿损失、不许蒋介石特务在澳门活动等等。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严厉警告澳门葡萄牙当局》的评论员文章。1967年1月29日,澳葡当局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所有要求,事件遂告平息。
“一二•三”事件
葡萄牙在1974年“四•二五”革命成功后,新政府宣布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表明态度,即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且于1975年1月宣布与台湾国民党政权断交。同年,澳葡当局也开始在澳门进行一系列行政改革,葡萄牙撤走了驻澳门的军队,解散了陆军司令部与海防司令部。为加强内部治安力量,另组织包括治安警察厅、水警稽查队等在内的保安部队。这些措施改善了澳门与内地,葡萄牙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1979年2月8日,中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公报宣称:“两国政府将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维持其外交关系。”并决定自当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3个月内互派大使。关于澳门问题,葡萄牙政府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期,中葡两国政府将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中葡两国建交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为最后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澳门问题打下了基础。
中葡建交
中葡谈判解决澳门历史问题。1986年5月30日,中葡两国政府发表新闻公报,决定于6月最后一周在北京开始澳门问题的会谈。中方代表团团长为外交部副部长周南,葡方代表团团长为驻联合国常任代表梅迪纳(Rui Medina)。首轮关于澳门前途的外交谈判于1986年6月30至7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葡经历了近9个月共四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葡萄牙政府总理席尔瓦(又译施华高,Cavaco Silva)应邀访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共同签署《中葡联合声明》,从而圆满解决了澳门问题。
中葡会谈
1914年,老同盟会员朱执信返回广东,准备发动讨伐龙济光之役。他与李海云、邓铿等共同部署,以澳门为据点,积极策动香山的驻军、绿林起义,未能成功。朱执信转入澳门地下活动,利用当地的特殊条件,进行起义准备工作。1915年11月,朱执信加入中华革命党,被孙中山任为中华革命军广东司令长官,负责广东方面军事,并得到孙中山拨给的大批经费,由张发奎、薛岳、李扬敬等人协助,在澳门秘密设立讨龙军事指挥机构,同时积极扩展中华革命党组织。1916年1月,蔡锷的云南护国军一路直逼广西,龙济光调派主力部队前去堵截。朱执信抓住战机,率领中华革命党接连发动起义,但均遭龙济光重兵镇压。3月7日,组织陈策、杨虎、马伯麟等率领的敢死队,在澳门乘“永固”号轮渡劫夺“肇和”号军舰,亦告失败。在屡遭挫败后,朱信执仍不气馁,他与陈炯明在澳门就统一军事指挥等问题进行过多次会谈,并在党人的支持下,继续坚持斗争。3月底,成功地发动了钦、廉、潮、汕等地驻军起义,接着又与广东护国军一起发动了对广州的会攻。后龙济光被迫率领残部逃往海南岛,讨龙之役基本获得胜利。
朱执信在澳门
当代葡萄牙国内发生的一次重大政局变动事件。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一批不满现状的中下层尉官发动政变,推翻了卡埃塔的法西斯独裁政权。5月15日,斯皮诺拉就任临时政府总统,阿德利诺•帕尔马•卡洛斯任总理。政变成功后,葡萄牙宣布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放弃在海外的殖民地,先后让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独立。尔后,又宣称澳门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是中国领土,是葡萄牙管理的特殊地区;不再把澳门当作殖民地或所谓“澳门省”,而另行制定“与其特殊情况相适应的章程”管理。1976年,葡萄牙公布新宪法,推行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准许澳门享有内部的自治权;同年又颁布了《澳门组织章程》。按照《葡萄牙共和国宪法》和《澳门组织章程》规定,澳门具有内部公权,享有行政、经济、财政及立法自治权。从此,澳门的地位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四•二五”革命
1821年(清道光元年),在欧美大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葡萄牙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高潮。由公民选举产生的葡萄牙议会制定了君主立宪的宪法,下达了取消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的命令,在葡萄牙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澳门的葡萄牙人分成了敌对的两派:一是以土著葡萄牙人为主体,有着强烈变革要求的立宪派,其首领为巴波沙(Paulino da Silva Barbosa)少校;一是以葡萄牙贵族官员为主体,力图维护原有特权的保守派,其首领是地方长官亚利鸦架(Miguel Arriaga)。立宪派先是开展请愿活动,抗议议事局无视市民的要求,提出恢复原来的议事局政体,免除澳门对果阿、帝汶的财政补贴,任用澳门土生葡萄牙人在当地文职机构及军队任职等一系列请求。澳葡当局被迫于1822年2月16日召集市民在市政厅举行忠于宪法的宣誓。但他们对民众所要求的改革并不准备实行。在这种形势下,立宪派与澳葡当局,特别与保守派首领矛盾越来越尖锐,并不时采取激烈行动,使亚利鸦架的人身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1822年8月中旬,澳门民主运动爆发。市民若瑟在8月17日议事局开会时,提交了一份由83位市民联名的抗议书。这份抗议书指控亚利鸦架怂恿中国官员干预澳门事务,以维持自己的地位。亚利鸦架自知受到市民的普遍敌视,表示愿意辞职。市议员向市民们宣布了他辞职的消息,并表示准备进行一次新的选举。8月19日,市民们举行选举大会。会上,立宪派与保守派发生尖锐的冲突。保守派头目卡瓦尔坎蒂(Cavalcanti)宣称,这一会议没有确定新政体的权力。与会的市民都被激怒,当即将他从窗口扔到街头。这时,巴波沙登台演说,指出人民希望建立的是与宪法完全符合的政体。会议最后决定,重新恢复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前的政体,授予新选出的议事局不受总督及地方长官控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总督只能掌管军事。亚利鸦架则被剥夺一切职务。9月12日,巴波沙又创办了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张报纸-《蜜蜂华报》。该报宗旨鼓吹立宪派各项主张,成为新政权的喉舌。澳门资产阶级立宪派领导的民主运动进入高潮。被罢免的亚利鸦架并不甘心失败,煽动总督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发动政变。但很快被立宪派击败。1823年,葡印总督派“萨拉曼特拉”号巡洋舰运载一批士兵驶往澳门,旨在恢复旧政权,镇压澳门民主运动。由于中国政府的干涉,他们未敢轻举妄动。9月23日凌晨,士兵在澳门偷偷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进抵市政厅前的广场,并逮捕了立宪派领袖巴波沙。随后,保守派组织了政府委员会,来摄理总督职权,并将亚利鸦架官复原职。接着,他们大肆镇压立宪派,查封《蜜蜂华报》。与此同时,葡萄牙王子米格尔(Dom Miguel)也在本国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废除宪法,恢复其父若奥六世专制君主的权力。澳门保守派狂热地欢呼这一场政变,他们宣誓效忠于君主专制政体,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和宴会。澳门民主运动遂因此而夭折。
澳门葡人早期民主运动
1839年9月3日(清道光十九年七月廿六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偕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统领将备管带弁兵巡阅澳门。当日,林则徐一行于早晨由前山整队出发,入关闸,巡视澳门查禁鸦片。澳葡理事官率领4名军官、100名士兵,在古关闸恭迎。林则徐一行,驻莲峰庙正殿,接见澳葡理事官,向理事官申明禁令,谕以安分守法,不许囤贮鸦片,不许徇庇奸夷。接见后,林则徐赏给澳葡官员色绫、折扇、茶叶、冰糖等中华特产,赏给士兵牛、羊、酒、面及银元400元。接着,林则徐在莲峰庙向天后、关帝神殿进香后,一行从三巴门进入澳门城区, 经大三巴牌坊、关前街、医院街、水坑尾、南湾、红窗门,至妈阁庙向天后进香,巡视了澳门主要街道。沿途督率随员抽查洋楼、民房,见租赁给不法英商的房屋已经关闭,各座洋楼没有烟土贮藏。巡视途中,居澳华民搭盖牌楼,扶老携幼,夹道欢呼。三巴、南湾、妈阁等澳葡炮台鸣炮十九响,以最高礼遇隆重欢迎。 当天中午,在澳葡官员护送下,林则徐一行离开澳门,返回前山、石岐。林则徐巡澳前已派员往澳门查户口、销鸦片,从澳门搜集外文资料编印成《澳门新闻纸》,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译报和类似的参考消息。林则徐巡澳虽只3个时辰(6小时),但影响甚大,再次显示中国政府对澳门享有主权。1989年为纪念林则徐巡阅澳门150周年, 当年12月初在澳门举行庆祝大会和“林则徐与澳门”学术研讨会,莲峰庙值理会在庙前竖立林则徐纪念雕像,并于1997年在雕像旁建成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巡阅澳门
明朝官兵在广东新会沿海系退葡军的一次战役。1522年(明嘉靖元年),葡萄牙人别都卢率海舰5艘、部属1000余人入侵广东新会西草湾,明备倭指柯荣、百户王应恩等率军反击,擒其首领别都卢、疏世利等42人,斩首35人,缴获葡船2艘, 均按海贼罪处死。西草湾之役明军获全胜,葡人从此逐渐放弃武力攻华之野心。
西草湾之役
1849年( 清道光二十九年)3月5日,澳督亚马留宣布澳门已成为自由港,勒令中国在澳门的海关停止办公,遭到海关官员的驳斥后,便派兵封锁中国在澳门的海关大门。3月13日,又率领数十名士兵钉闭澳门的中国海关,推倒关前悬挂中国旗帜的旗杆,驱逐海关官吏、丁役。两广总督徐广缙当时正为广州入城问题与英国人相持不下,又风闻亚马留钉闭中国海关后即赴香港向英国借军的消息,遂与粤海关监督基溥等会商,决定实行“以商制夷”的对策,即将澳门关口移往黄埔,在那里另立码头,并命令在澳门的各大行店和零星小铺全部迁去。澳门各商行接到两广总督的命令,纷纷携带家眷、伙计迁往黄埔。亚马留虽然发公告要挟阻止,但未能制止殷实中国商人的离去,致使澳门街道荒凉、港口空索,出现一片萧条景象。
亚马留封闭中国海关事件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梅内泽斯(António José Teles de Meneses)出任澳门第44任总督。梅内泽斯上任后,不仅频频与中国官方发生冲突,而且用极为残暴的手段统治澳门的葡萄牙人,留下了一个“老虎”的恶名。梅内泽斯的肆意妄为很快激起葡萄牙官员和市民的公愤。当地最富裕、最有影响力的市民罗沙(Manue1 Vicente Rosa)与市议员们一起策划驱逐梅内泽斯的行动。罗沙劝说中国官员给葡印总督写信,声讨梅内泽斯的罪行,并于1749年4月向葡印总督上达澳门居民有关驱逐梅内泽斯的请求。葡印总督决定罢免梅内泽斯,任命海军上校美露(João Manuel de Mello)为新澳督,命令果阿高等法庭的法官庇利那(António Pereira e Silva)迅速前往澳门,仔细查核人们对梅内泽斯的指控。庇利那于1749年8月抵达澳门后,先后会见揭发、控诉梅内泽斯罪行的葡萄牙居民达80余人,广东方面也派已被免职的海防同知张汝霖及香山县令暴煜参与了对梅内泽斯案的勘问。经过审判,罪行确立,这头凶恶的“老虎”被游街示众,并于17 50年1月27日被押回果阿。
梅内泽斯被逐
英国人司各脱因杀人被清朝地方政府处决一案。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12月14日,在商船上当舵工的英国人司各脱(Francis Scott),与由他雇请来澳门工作的华人刘亚米斗殴,刘亚米被司各脱用刀砍伤致死。澳葡当局逮捕、审讯司各脱后,由于他拒不认罪,即认为他无罪,并拒绝把司各脱依法送往香山县丞衙署受审。广东当局遂关闭关闸,停止对澳门的粮食供应,澳葡当局被迫交出罪犯。中国官员对司各脱进行审讯,司各脱起初继续抵赖,后因有人出庭作证,才供认不讳。经广东大吏覆核,司各脱罪行确凿。1773年2月23日,广州知府到澳门与澳葡当局一起处死了司各脱,结束了这一场冲突。居澳的各国人士包括葡人,都进一步认清了当时葡萄牙在澳门的地位,澳门的真正长官,是驻扎澳门的香山县丞。
司各脱被处决案
继西、葡、荷之后,英国成为最强盛的殖民国家。虽然葡、英间早于1661年订有《梅吐英条约》,但这并未能避免这两个盟国在欧洲以外的竞争、冲突。英国以履行条约之名,借口帮助葡人守卫澳门,行图占之实。自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后,对葡萄牙人租占下的澳门觊觎不断。据统计,从1623年至1840年间曾发生10余起英人图占澳门事件。其中以1808年事件最为严重。1807年“半岛战争”中,法军破里斯本,葡萄牙本土沦陷,王室出逃巴西避难。1808年8月,英印总督援引两国间的攻守盟约,要求澳督同意英军进驻澳门,以防法军的可能进攻。此议遭澳门当时总督花利亚(Bernardo Aleixo de Lemos e Faria)拒绝后,英军强行登陆并占据砲台多座。澳门当局立即通过理事多有支持襄助。抗日战争期间,在澳门创办兵灾慈善会,被选为主席,首捐6000余元为倡, 结果募集10余万金,为抗日救亡工作作出了贡献。
英国图占澳门事件
19世纪中叶澳葡借机向清守军报复并袭击关闸的事件。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的“关闸事件”,是关闸第二次遭受大规模进犯,且是遭受英、葡的水、陆夹攻。此次事件的引发,导火线是极力推行殖民扩张的澳督亚马留(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被望厦龙田村民沈志亮等人刺杀。1849年8月22日,亚马留被刺杀后,澳葡当局在英、美、法列强支持下,有恃无恐,借此挑起事端,于8月28日早晨,由炮兵军曹米士打基打率领100多名正规军和20名志愿军,携三门大炮,在快艇炮火支持下,对关闸发动进攻,战事扩展到拱北北岭,古关闸城楼被炮火轰毁。驻守关闸汛营的清军兵力薄弱,由于援兵未到,面对来势汹汹的葡兵,措手不及,不战而退,关闸为葡兵占据。在关闸事件中,葡兵1名重伤,清军4人死亡,葡兵且将战死的1名清兵的手臂和1名军官首级砍下,作为战利品,挂在竹竿上,带返澳门,游街示众。经此一役,清军退守前山寨。这是清王朝在澳门的主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的一次重大事件。
1849年关闸事件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政府和澳葡当局加紧对澳门地区的殖民扩张。亚马留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4月21日抵澳门任总督,更加肆意践踏中国政府在澳门的主权,拒交商税和地租,关闭中国在澳门的官署和驱赶中国在澳门的官员,强行拆屋挖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香山望厦龙田村民沈志亮等人因先人骨殖被毁,于1849年8月22日与郭金堂、李宝、张根、郭洪、周玉和陈发等人经过周密的计划,趁亚马留于傍晚到望厦龙田村骑马打鸟取乐之机,埋伏在距离关闸300米处,对其实施突袭,致其当场毙命。亚马留的随行副官也被砍伤,仓惶逃回澳门。沈志亮等人的英雄行动震撼了葡萄牙当局,他们立即对望厦等地居民采取报复,同时照会广东政府严惩凶手。英、美、西等国领事馆发表声明支持澳葡当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屈膝妥协,将沈志亮杀害于前山,郭金堂发配充军,并把亚马留的残肢交还葡方。香山和澳门人民厚葬沈志亮于前山寨城西门山坡(今前山镇西门大街,山坡已毁),立碑“义士沈志亮之墓”,以志钦敬追怀。
亚马留被杀事件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