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製造業歷史悠久,個別生產部門的發展相當發達。例如早在1588年,因着傳教士在澳門學習語言和編印傳教宣傳品的需要,西方印刷技術就由傳教士帶入澳門,至19世紀上半葉更是澳門印刷業最繁榮的時期;17世紀,澳門曾經設有鑄炮廠,生產鐵炮並向明廷出口;澳門作為漁港和貿易港,本地的造船業也是相當蓬勃。然而,其他門類的製造業在鴉片戰爭前發展一直相當緩慢。19世紀中葉起,現代化的製造業正式開始萌芽,玻璃製造、繅絲、水泥等工業在澳門出現,其中本地玻璃製造和水泥業更催生中國內地的玻璃和水泥業的發展。
20世紀初,葡萄牙重視海外殖民地的實業,澳葡政府開始參與推動發展,製煙、食物加工、磚瓦、紡織、鹹魚加工、釀酒等皆有所發展,其中以造船、火柴、爆竹、神香四大手工業為主。
1960年代,澳門製造業開始以紡織製衣業為主,此外還有食品製造、皮革製品、飲料、製煙、橡膠製品、玩具製品,以及70年代初開始出現的電子工業等行業。澳門工廠的數量由1972年的949間,發展至1985年的1,240年間,而總產值達75億澳門元。但澳門的製造業終在1990年代走向沒落。
參考資料:
黃啓臣、鄭煒明:《澳門經濟四百年》,澳門基金會,1994年。
湯開建:《被遺忘的“工業起飛”──澳門工業發展史稿:1557-1941》,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