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缺乏自然資源和土地,但地理位置優勢明顯,經濟上發展商業和服務業較有優勢。在明代,葡萄牙以澳門為據點,積極拓展三大貿易航線,使澳門在16世紀80年代至17世紀30至40年代成為著名的國際貿易中轉港。日本和美洲的白銀經澳門輸入中國,以換取絲綢、茶葉和瓷器等貨品,再輸出到日本、印度和歐洲。由於銀絲貿易利潤非常豐厚,這使澳門成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
然而,澳門的貿易在1640年代開始相繼受多種因素打擊而日漸衰落,直到清政府只限廣州為對外貿易港,作為外港的澳門又因此繁榮起來,各國商館和洋行均在澳門開設。另一方面,隨着外商把鴉片輸入到中國,澳門經濟在19世紀開始依賴鴉片貿易,從林則徐到澳門禁煙一事可見當時澳門鴉片貿易之猖獗。
鴉片戰爭後,澳門的商業環境面臨新的危機,如香港開埠、五口通商等,使澳門的經濟大受打擊,並轉而依賴苦力貿易、鴉片走私和博彩業來維持。隨著19世紀中葉澳門博彩業的合法化,行業規模日益擴大,最終成為全球聞名的賭城。
20世紀60年代起,澳門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受惠於多種因素而迅速崛起,甚至在80年代初超過轉口貿易和博彩娛樂業成為第一大產業。進入90年代後,澳門製造業大量向內地轉移,反而在博彩業的推動下,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漸趨興旺,成為今天澳門的經濟支柱。2001年,“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更成為澳門經濟的發展定位。
參考資料:
黃啓臣、鄭煒明:《澳門經濟四百年》,澳門基金會,1994年。
劉健豪:《澳門產業結構優化及適度多元化》,載《行政》雜誌,第19卷,總第72期,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