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澳門興建第一家玩具工廠,但規模較小、生產落後。直到1975年,香港寶法德玩具集團在澳門投資廠房後,本地玩具製造業才迅速發展,由1974年的12家增至1982年的40家玩具廠,1981年澳門玩具出口值首次破億,達1.24億澳門元,1985年出口值達八億元,一年後逾十億,佔工業出口總值11.67%,成為製衣業和毛針織業以外第三大行業。在眾多玩具廠中,1981年港商開設的澳門機鑄玩具廠工人曾多達1,200人,每日生產合金玩具車達30萬輛,為當時世界最大合金玩具製造廠之一。當時,澳門生產的玩具包括傳統玩具,還有新式電動、搖控和組合玩具,由於種類多元和質量較高,因而在國際市場上有相當的競爭力,其中美國是最大的市場。
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澳門玩具工業因成本上漲而開始不景氣,1990年,澳門最大的玩具廠遷至泰國,玩具出口值即從該年的13.375億澳門元下降至1991年的7.672億澳門元;其餘留守澳門的玩具廠,借助輸入外地勞工和將部分工序轉到內地來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改進生產設備和技術,澳門廠房主要負責組裝、技術性工序和包裝出口。然而,儘管1994年澳門的玩具出口一度回升,但亦無阻其逐年下降的頹勢,至今經已式微。
參考資料:
黃啓臣、鄭煒明:《澳門經濟四百年》,澳門基金會,1994年。
吳志良、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基金會,2005年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