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神香業和炮竹業,澳門火柴業的起步較晚。本地最早的火柴廠是昌明火柴廠和東興火柴廠,同樣創立於1923年。昌明火柴廠由兄弟董耀堂、董慶堂創辦,在此以前,他們已在廣東設立“民生火柴廠”;東興火柴廠先造火柴,後來擴建成火柴、柴枝、盒片廠,在澳門設有兩處工廠,成為澳門最大的火柴廠。其他的還有為1930年創辦的大光火柴廠、1940年設廠的萬國火柴廠和香港同記火柴廠等。
澳門火柴業能迅速崛起,反映當時人們對火柴的龐大需求,1932年全澳火柴出口值達90萬元,運往廣東、廣西、新加坡及暹羅等地。1930年代,瑞典生產的火柴進入澳門、香港和內地市場,使廣州等地的多家火柴廠倒閉,但在澳葡政府的稅務優惠下,一些香港和內地廠房轉到澳門生產,使澳門的火柴業得以繼續發展。不過,隨着1950年代開始各地火柴業競爭加劇、外圍經濟環境的變化,加上後來打火機的普及,以及澳門製造業漸以機械化生產為主,使澳門火柴業相繼消失,最後的昌明火柴廠於1973年結業,為本地火柴業劃上句號。
參考資料:
蔡珮玲:《澳門火柴業》,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0年。
湯開建:《被遺忘的“工業起飛”──澳門工業發展史稿:1557-1941》,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