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香是華人傳統祭祀的必需品,因此對神香有着非常大的需求。1867年,澳門已有13家神香廠,除了本地消費外,還出口到美國、菲律賓和澳洲等地。1877年,由陳燕堂創辦的“陳聯馨香莊”開業,生產“上黃檀息香”、“龍涎盒茄香”,遠銷中國內地和美國等地,並在香港開設分行。另一家著名的“梁永馨香莊”由梁壽田於光緒年間創辦,生產“龍涎香”、“茄楠萬里香”等,香莊除了把廠設在澳門外,還有在香港和廣州開分店。
1898年,澳門的18家香莊聯合組成澳門神香業第一個行會組織──“同益堂”,並制定行規。1910年,澳門一共有17家神香廠,競爭相當激烈,但本地生產的神香品質優良,極受海外市場歡迎,本地生產幾乎全數出口,遠銷各地。及至抗日戰爭時期,澳門的製香業因內地工廠停工而更形興盛,製香廠多達23家。20世紀中葉至1970年代中,內地的神香業因政策限制一度停止,使澳門的神香生產更為蓬勃,加上當時澳門仍有不少空地,市內經常見到空地上曬香。直到1980年代,澳門神香業因內地改革開放而告沒落,神香業最後在澳門幾乎絕跡,或改變生產模式,在澳門只保留門市繼續經營,如李祥馨香廠、榮馨祥香莊等。
參考資料:
蔡珮玲:《澳門神香業》,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
湯開建:《被遺忘的“工業起飛”──澳門工業發展史稿:1557-1941》,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