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最早期的交通工具是中式轎、葡式軟或硬轎和馬車,但都是社會上層才能負擔。二戰期間,人力車(“黃包車”)和單車的出現成為主要交通工具,1948年三輪車的引入更壟斷了當時澳門運輸業的市場。截至2017年,澳門仍有約50台三輪車在營運,成為饒富特色的旅遊交通工具之一。
至於公共汽車服務則可追溯至1919年。當時澳門出現改裝自大貨車的公共汽車,初名“自由車”,後改稱“街坊車”,主要行駛於內港、新馬路、水坑尾、荷蘭園及關閘一帶。1927年,岐關車路有限公司開業,取代“街坊車”投得澳門的運輸專營權,後來更成為澳門主要的對外客運公司。1948年,新的巴士公司開設,四年後何賢等接辦並創立澳門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的前身),離島則由“澳門海島市小輪船有限公司”(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經營澳門與離島間的客運往來以及離島居民的巴士服務。1974年,嘉樂庇總督大橋通車連接整個澳門的交通。其後,巴士服務不斷改進,例如引進雙層巴士、冷氣巴士、環保型巴士等,以配合澳門的交通發展。
現時澳門的交通運輸可分為內部交通運輸和對外交通運輸。內部運輸方面,主要由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及的士承擔客運服務,還有興建中的澳門輕軌系統亦即將通車。對外交通主要分陸路、水路和空中交通三種。陸路交通是從關閘、蓮花大橋和港珠澳大橋與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陸路聯繫,包括客運、貨運。現在澳門經營公路客運的單位有岐關車路有限公司、澳門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港澳1號巴士有限公司和港澳快線等多家旅遊機構和客運公司。
水路交通方面,由於澳門地理位置特殊,既沒有深水港,且水道淤淺,至今還沒有直接遠洋運輸。目前的水上交通可分為客運和貨運。現時的水上客運有澳門有噴射飛航和金光飛航兩間船公司提供來往港澳之航班,從外港或氹仔客運碼頭往來香港上環、尖沙咀、香港國際機場及屯門。而噴射飛航和粵通船務兩家船公司則於外港和氹仔客運碼頭提供航班往來深圳蛇口、福永和深圳機場。貨運往來則於澳門的內港和九澳貨櫃碼頭進行。
空中交通方面,1935年,首家經營港澳民航的美國泛美航空公司開闢港澳航線,作為太平洋航線的延伸,採用水陸兩用機,每星期開航一次,自香港到澳門約需25分鐘,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止。1948年,港澳航線曾短暫復辦,至1961年“澳門航空運輸有限公司”恢復通航港澳線,但兩年後水翼船的通航,使空運不敵競爭而停辦。澳門直升機客運於1990年正式投入運作,現時經營往來澳門與香港、深圳的直升機空運服務,航程需時15分鐘。1995年澳門國際機場竣工,標誌著澳門航空業的全面開通,並以往來澳門與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為主。
參考資料:
黃啓臣、鄭煒明:《澳門經濟四百年》,澳門基金會,1994年。
黃健威、邱顯哲、何慶文、曾文山:《澳門三輪車業之興衰》,載《紅藍史地》,第3期,1994年。
吳志良、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基金會,2005年修訂版。
勞加裕:《那些年,坐BENZ巴士的日子》,載《梳打雜誌》,第78期,2015年10月。
“關於我們”,載“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網:
https://www.transmac.com.mo/about-type/about-us/
“公司簡介”,載“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網:http://www.tcm.com.mo/web/TCMIn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