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揭晓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获奖名单,“澳门记忆”获“卓越之星奖”。
“澳门记忆”推出“浮光百年 承载辉煌──新马路街区图片征集”,联乘新马路街区内的多个商户,诚邀市民分享有关新马路的老照片和相关回忆,征集期由即日至2024年9月30日。
有奖问答游戏的得奖结果出炉!每位得奖者可获珍藏版古地图澳门通乙张。澳门记忆团队已透过得奖者注册会员时登记之流动电话号码,以短讯形式发送得奖通知,再次感谢会员们的支持和参与!
>>立即查看得奖名单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1月27日─1600年2月13日)7月30日,孟三德神父在澳门逝世。孟三德神父生于葡萄牙的吉马朗伊希(Guimarães),早年加入耶稣会。大学毕业,在科英布拉大学教授哲学。1578年前往印度,后在印度巴塞姆学院任院长及教区本堂神父。1585年到澳门,受范礼安之命,协助罗明坚、利玛窦开辟中国教区。圣保禄学院创办后,孟三德担任首任院长。凭着他的热情、经验和能力,将学院办得十分成功,受到澳门社会的一致好评。孟神父十分受人爱戴,他逝世时,澳门教区所有神职人员都出席了葬礼,还有许多世俗人士怀着深厚的感情,流着眼泪为他送行。阿儒达宫图书馆藏《澳门圣保禄学院年报》,转引自李向玉的《汉学家的摇篮: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第102页。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2月11日─1604年1月30日)7月30日晚,一艘由贡萨洛•索萨船长指挥的从中国前往日本贸易的葡萄牙大黑船在启航前被韦麻郎率领的两艘荷兰商船“伊莱斯姆斯(Erasmus)”号、“奈索(Nassau)”号和一艘中型舰在澳门港乘虚截获,船上载有1400担生丝和大量黄金,还有其他货品。因为当时人们都在岸上忙于出海前的准备工作,船上空无一人。荷兰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得该船。这样澳门人就先后失去了这两艘大船的所有资本,每一艘都值1科托(Conto)黄金。他们此时还欠日本人巨额货款,日本人赊账把货物卖给了这两艘船。澳门耶稣会士在这两次事故中损失巨大,他们再也无力救济他人反要靠救济为生。张天泽:《中葡早期通商史》,第136页称荷兰截获的这批货物生丝有2800包,每包价值500盾,总值140万盾。C.R.Boxer, Fidalgos in the Far East(1550—1770), p.50.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2月7日─1770年1月26日)2月初,西班牙多明我会士潘若色(José Lavilla)、赵叶圣多、安多尼可(António Loranco)因知福建福安信教者甚多,此处又是该会传教之旧地,故改装内地服色潜入。安多尼可由在澳门贸易的泉州人夏若敬引路,于3月5日抵达福安县,住教友黄元鼎家。潘若色及赵叶圣多则由在澳门贸易的福州人陈戴仁引路,于3月28日抵达福安,住教友赵泰廉家。潘若色等人拟在福安传教,黄元鼎等人因福安历次禁教,官府管束甚严,无处招人入教。又因潘若色、安多尼可先后患病,故在福安逗留。至7月30日,三人均被福安县抓获并押送福州。安多尼可到省城后病死。10月23日,福建巡抚兼闽浙总督崔应阶下令将潘若色、赵叶圣多二人解送澳门,交议事会严加收管。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2月7日─1770年1月26日)2月初,西班牙多明我会士潘若色(José Lavilla)、赵叶圣多、安多尼可(António Loranco)因知福建福安信教者甚多,此处又是该会传教之旧地,故改装内地服色潜入。安多尼可由在澳门贸易的泉州人夏若敬引路,于3月5日抵达福安县,住教友黄元鼎家。潘若色及赵叶圣多则由在澳门贸易的福州人陈戴仁引路,于3月28日抵达福安,住教友赵泰廉家。潘若色等人拟在福安传教,黄元鼎等人因福安历次禁教,官府管束甚严,无处招人入教。又因潘若色、安多尼可先后患病,故在福安逗留。至7月30日,三人均被福安县抓获并押送福州。安多尼可到省城后病死。10月23日,福建巡抚兼闽浙总督崔应阶下令将潘若色、赵叶圣多二人解送澳门,交议事会严加收管。《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闽浙总督崔应阶奏报拿获潜入内地方欲图行教西洋人潘若色等解送澳门看管折》,第393—394页。据西班牙文多明我会档案史料,潘若色等人向清政府招供的情况不实,他们应是1766年4月离开澳门,5月即抵达福建,到被捕时,已在福安传教三年矣。参见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17—19世纪福安乡村教会的历史叙事》第2章,第135—137页。
在众多教堂中,九澳七苦圣母小堂是一座建筑别具风格的教堂,三角外形,右侧附建长方形的尖顶钟楼,高出小堂屋脊,颇为别致。全座以白色为主调,在青山绿树碧海的环境衬托,特别瞩目。这座教堂在路环九澳圣母村,背海面山,环境宁静。圣母村往昔建有痳疯病院,有五幢回廊式平房房舍,因地处海滨崖上,颇为偏僻,仿如隔离病院,虽然风景绝佳,也少人到来游览。病人留院治疗,甚至辟地种菜,因此被称为“痳疯村”。该院由圣母领报天主教女青年志愿服务团敎友参与日常行政、护理工作,有关方面供应医药食物;其后慈幼会胡子义神父因致力九澳村的传教和社会事务,接管痳疯病院,改名“圣母村”。他建议在村内兴建教堂,供病人及附近村民举行宗教仪式,获澳门主教保禄戴维斯支持,并捐赠五万元作为兴建费用,意大利天主敎团体也有捐款。七苦圣母小堂于一九六六年七月三十日动工,至八月廿日落成。教堂门窗特多,堂内光线充足,设置椅櫈、祭台,供信徒祈祷之用,墙壁悬挂多幅宗教画,庄严肃穆,尤其是斜阳从门窗射进来,形成一束束光柱,更显气氛祥和。小堂正门顶上,树立一座青铜色耶稣钉在十字架的苦像,高二点五米,这是意大利名雕刻家米辛耶捐献的。而今圣母村虽然病院仍在,但已空置,附近也兴建老人中心了,环境适宜长者安居。
更多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